功能性肠病的远期症状发展及限制乳糖饮食对症状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功能性肠病的远期症状发展及限制乳糖饮食对症状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功能性肠病 电话随访 远期症状发展 限制乳糖饮食 乳糖不耐受
【摘要】:研究背景 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FBDs)是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中的一组以慢性反复发作的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但无可以解释其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或病理生理改变。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功能性肠病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鸣、排便异常等。根据罗马Ⅲ标准,FBDs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功能性腹胀(Functional Bloating, FB)、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 FD)以及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Unspecified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UFBDs). FBDs患者往往由于腹部不适而反复行相关消化道检查,带来许多心理、时间及经济上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随之提高,对于FBDs的报道日益增多。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能引起FBDs症状的因素,但较少对影响FBDs症状的严重程度的因素做相应的评估。在我国,关于FBDs长时间的随访研究并不多见。对于这类患者远期症状发展情况尚不明确。同时,关于控制乳糖饮食对功能性肠病患者症状的远期影响也没有明确的结论。限制乳糖饮食对于不同剂量乳糖不耐受患者的影响目前也尚不清楚。那么在我国影响功能性肠病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功能性肠病患者远期症状发展情况如何?限制乳糖饮食或者其他干预方式对功能性肠病患者症状的远期影响如何?不同剂量乳糖不耐受的患者控制乳糖饮食后肠道症状是否有改善?本研究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探索。 对象与方法 选取2008-2010年就诊于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肠病患者805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系列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罗马Ⅲ标准的胃肠症状量表、乳制品问卷及其他在小肠难以吸收的寡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FODMAPs)摄入量表、医院内焦虑/抑郁量表(HADS)等。排除非特异功能性肠病及未明确乳糖不耐受剂量的患者,选择以中位数为界乳糖摄入量多(48.75克/月)的患者(n=245)进行电话随访。在随访调查过程中记录患者胃肠道症状(腹痛、腹胀、稀便、硬便及总体感觉等)、乳糖摄入情况、服用消化道相关药物情况及一般焦虑/抑郁评估等信息。数据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22软件,对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功能性肠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的因素以及影响功能性肠病症状改善的因素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加入调整变量。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影响功能性肠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因素 纳入研究的805例确诊为功能性肠病患者,男443例(55.0%),女362例(45.0%),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4±11.8岁,症状总评分(Q50,Q25-Q75:72,48-92),轻症组患者共432例(53.7%),重症组患者共373例(46.3%)。重症患者较轻症患者女性比例高(50.4%vs40.3%, OR1.60, P=0.014),既往有腹部病史(胃肠炎、溃疡、慢性腹泻等)比例高(51.5%vs41.5%, OR1.65, P=0.002),焦虑状态的比例高(29.5%vs16.9%, OR1.72,P=0.011),抑郁状态的比例高(32.2%vs21.5%, OR1.57, P=0.027),诊断为IBS的患者比例高(73.6%vs40.4%, OR4.79,P0.0001)。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乳糖(53.3g vs46.6g, P=0.384)、果糖(56.3g vs51.1g,P=0.146、果聚糖(40.0g vs40.0g,P=0.175)等FODMAPs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功能性肠病患者远期症状发展 纳入电话随访的245例功能性肠病患者男139例(56.7%),女106例(43.3%);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为41.4±12.1岁;轻症132例(53.9%),重症113例(46.1%)。纳入随访的患者与样本总体在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腹部病史及肠道症状严重程度等资料无显著差异。成功电话随访到功能性肠病患者144例,随访时间为5-7年,随访率为58.8%,1例因肝癌去世。自首次我院就诊以来,出现5例结肠息肉、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3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消化道出血及慢性胰腺炎各1例。成功随访到的患者腹痛、腹胀、硬便、稀便、总体症状严重程度等消化道症状、焦虑/抑郁状态较首次来我院门诊时均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组患者在随访时摄入乳糖量较初次来我院门诊时显著减少,135.1(91.6-238.6)g/月vs27.0(3.0-99.8)g/月,P0.0001。 3限制乳糖饮食对功能性肠病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 除外因肝癌去世的1例患者,在成功随访到的143例患者中,具有腹痛症状130例(90.9%),腹痛有效改善104例,占有腹痛症状人数的80.0%。主观严格限制乳糖饮食较稍有限制及非限制乳糖饮食患者腹痛改善有效率高(92.5%vs77.1%vs71.4%, OR0.48,95%CI0.26-0.89, P=0.019)。客观限制乳糖饮食对腹痛症状改善无显著影响。 具有腹胀症状110例(76.9%),腹胀有效改善78例,占有此症状人数的70.9%。主观限制乳糖饮食的患者腹胀改善率高于非主观限制乳糖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vs84.2%vs52.8%, OR0.61,95%CI0.36-1.04, P=0.072),客观限制乳糖饮食的患者腹胀症状改善显著(85.7%vs64.0%, OR0.24,95%CI0.08-0.75, P=0.015),同时发现腹胀改善有效的患者较腹胀改善无效的患者近三个月服用消化道药物比例低(25.6%vs40.6%, OR0.42,95%CI0.15-1.15, P=0.092). 具有稀便症状135例(94.4%),稀便有效改善87例,占有此症状人数的64.4%。主观限制乳糖饮食患者此症状改善较主观非限制乳糖患者更显著(75.6%vs70.8%vs45.2%, OR0.54,95%CI0.33-0.87, P=0.012),无“精神紧张”患者此症状改善较有“精神紧张”的患者更显著(70.3%vs47.1%, OR0.41,95%CI0.18-0.95, P=0.037)。 总体感觉有效改善66例(46.2%)。主观限制乳糖饮食的患者总体感觉改善率高于主观非限制乳糖饮食患者(57.4%vs49.0%vs31.9%, OR0.64,95%CI0.41-1.00, P=0.050),无“精神紧张”较有“精神紧张”患者总体感觉改善有更显著的趋势(52.3%vs27.8%, OR0.38,95%CI0.12-1.16, P=0.090)。 症状总评分有效改善124例(86.7%)。主观限制乳糖饮食的患者症状总评分改善率高于主观非限制乳糖饮食患者(93.6%vs98.0%vs57.4%, OR0.19,95%CI0.09-0.43, P0.0001),诊断为IBS的患者症状总评分改善较非IBS患者更显著(88.8%vs71.1%, OR0.23,95%CI0.08-0.70, P=0.009)。客观限制乳糖饮食对症状总评分改善无显著影响。 4限制乳糖对不同剂量乳糖不耐受功能性肠病患者症状的影响 主观限制乳糖饮食均能显著改善低剂量(10g、20g乳糖不耐受)与高剂量(40g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患者腹胀(低剂量85.0%vs58.8%, OR0.53,95%CI0.26-0.96, P=0.044;高剂量85.0%vs58.8%, OR0.17,95%CI0.04-0.73, P=0.012)以及症状总评分(低剂量95.8%vs56.5%, OR0.21,95%CI0.09-0.52, P=0.001;高剂量97.2%vs66.7%, OR0.23,95%CI0.06-0.82, P=0.024)。同时,无论对于低剂量还是高剂量乳糖不耐受患者,客观限制乳糖饮食对各个症状的改善无显著影响。低剂量乳糖不耐受患者中,无精神紧张的患者稀便症状及总体感觉改善较为显著。 结论 1.功能性肠病患者中,女性、既往腹部病史多、焦虑/抑郁状态、IBS患者症状较为严重;乳糖及其他FODMAPs摄入量与功能性肠病症状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2.随着时间推移,功能性肠病患者在腹痛、腹胀、硬便、稀便及总体症状严重程度上均有显著改善。 3.经过长时间的随访,功能性肠病仍有发展为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此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4.主观限制乳糖饮食患者腹痛、腹胀、硬便、稀便、总体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总评分方面均较未限制者有显著改善。客观乳糖限制患者腹胀较未限制者有显著改善。
【关键词】:功能性肠病 电话随访 远期症状发展 限制乳糖饮食 乳糖不耐受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4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11
- Abstract11-16
- 目录16-18
- 1 引言18-21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26
- 2.1 研究对象21-22
- 2.2 问卷设计及量表22-24
- 2.3 调查问卷及电话随访质量控制24
- 2.4 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及症状改善的分类24-25
- 2.5 乳糖氢呼气试验25
- 2.6 统计学方法25-26
- 3 结果26-46
- 3.1 影响功能性肠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因素26-28
- 3.2 功能性肠病患者远期症状发展28-35
- 3.3 限制乳糖饮食对功能性肠病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35-43
- 3.4 限制乳糖对不同剂量乳糖不耐受功能性肠病患者症状的影响43-46
- 4 讨论46-51
- 5 结论51-52
- 6 不足与展望52-53
- 7 参考文献53-57
- 综述57-73
- 参考文献67-73
- 附录Ⅰ73-75
- 附录Ⅱ75-82
- 附录Ⅲ82-85
- 附录Ⅳ85-86
- 作者简历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艳芹;侯晓华;;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症状特点[J];中华消化杂志;2007年06期
2 孙晓娜;郭长青;张昊;余金钟;党中勤;;医院高职业紧张医护群体功能性肠病患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8期
3 刘劲松,侯晓华;慢性腹泻与功能性肠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年10期
4 王玉芳,张虎,欧阳钦;功能性肠病住院情况分析[J];四川医学;2003年12期
5 王玉芳,张虎,欧阳钦;住院的功能性肠病发病情况分析[J];胃肠病学;2003年S1期
6 欧阳钦,易智慧;功能性肠病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年02期
7 罗金燕;;功能性肠病与罗马Ⅲ[J];胃肠病学;2006年12期
8 于显钊;刘海峰;;应激与功能性肠病[J];武警医学;2010年09期
9 唐岚;王智昊;王英凯;;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肠病临床诊治的对比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04期
10 张靖娟;王承党;;功能性肠病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其预测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国美;;功能性肠病研究进展[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5年消化系及肝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蔡文智;徐萍;李亚洁;洪军;;心理行为调护对IBS康复效果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华医学杂志》高健供稿;功能性肠病是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常见病[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王雪飞;中小学生功能性肠病发病率高于成人[N];健康报;2007年
3 周光日;功能性肠病可先从饮食调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 周忠蜀;谁“动”了孩子的肠胃[N];健康报;2007年
5 诗红;孩子腹泻多吃玉米[N];大众卫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飞;功能性肠病的远期症状发展及限制乳糖饮食对症状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2 罗靓;功能性肠病与乳糖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及相互关系[D];浙江大学;2013年
3 王巍峰;功能性肠病中结肠及回肠线粒体ATP 6和8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唐岚;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肠病临床诊治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晓敏;5-羟色胺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功能性肠病的关系及功能性肠病患者的心理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3 陆洪鹏;功能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吴婧婧;杭州社区人群功能性肠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主观乳糖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王珍珍;杭州社区人群主观乳糖不耐受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功能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初晨;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评估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疗效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张靖娟;功能性肠病病人乳果糖氢呼气试验结果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8 王军;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高建国;功能性肠病重叠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7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81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