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模拟法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中巨核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本文关键词:抗原模拟法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中巨核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15年
抗原模拟法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中巨核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陈朴
【摘要】:背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倾向为主要特点,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持续及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或难治性ITP,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既往大多观点认为ITP主要是由自身抗体所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多,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固有免疫都参与了ITP的发生,尤其是T细胞的异常在其发病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除此之外,作为自身免疫反应的标靶之一,巨核细胞层面的异常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对ITP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令许多新的定向免疫干预措施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然而,相对于ITP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进展,ITP动物模型的相关发展严重滞后,目前被广泛运用的模型,通常是通过直接注射外源性抗血小板抗体以达到模型动物血小板减少的目的。这类模型对于ITP发病机制的模拟是建立在单一的体液免疫基础上,且抗体是外源性的,对自身免疫的触发、抗体的产生及细胞免疫机制作用的模拟都存在明显缺陷。随着对ITP免疫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一种新型动物模型成为迫切的需要。目的介绍一种能够更好模拟自身免疫反应启动及进程的新型主动免疫型ITP造模法,对其模拟人类ITP疾病的状态进行评估,并观察模型中巨核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以加深我们对ITP发病机制的理解。方法运用免疫学上的抗原模拟原理,分离纯化Wistar大鼠的血小板来定期免疫CBA/Ht小鼠,建立主动免疫型ITP模型;对照组小鼠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动态监测小鼠中各血细胞变化;取骨髓涂片染色观察髓象巨核细胞形态学特征;取骨髓组织切片行电镜观察骨髓巨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在接受大鼠血小板初次免疫后的第二周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并在第4周时达到最低点(P0.01),从第5周开始逐渐回升,第2-5周实验组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量与对照组小鼠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过程中实验组小鼠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出现升高,第二、四、五周实验组小鼠血小板平均体积较对照组小鼠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红细胞计数结果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示实验组小鼠髓象中巨核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生,且不成熟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01),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减低(P0.001)。骨髓组织超薄切片行电镜检查显示实验组小鼠巨核细胞的超微结构较对照组具有明显的成熟障碍及产板功能不良表现,主要特征为核分叶不能,‘分界膜系统(demarcation membrane system, DMS)扩张或数量减少、细胞浆内出现较多空泡且边缘区域较致密,浆内血小板颗粒、线粒体及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减少。结论该主动免疫型ITP小鼠模型中观察到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与人类ITP临床表现相似,提示模型建立成功。此种主动免疫型ITP小鼠模型相对以往的被动免疫建模法能更好的模拟人类ITP疾病的过程和病理特征,且价格低廉,方便可行。在模型中观测到的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为我们进一步揭示了该模型中巨核细胞层面存在成熟障碍及产板功能不佳,与人类ITP中观察到的特点相似,可能成为科学实验中评价疗效的新靶点。该模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ITP的发病机制,同时为细胞免疫机制研究及进行针对性的相关治疗评估提供了更好的实验平台,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58.2;R-3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鹏军,张英,戎丽琳;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的诊治[J];伤残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2 陈力军,席加水,李燕;小儿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报告[J];中国小儿血液;2000年01期
3 潘素素;先锋Ⅳ致获得性低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J];临床荟萃;2001年10期
4 任智红 ,张枫;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相关因素的研究[J];交通医学;2002年05期
5 欧亚娟;先天性巨核细胞增生不良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J];新生儿科杂志;2002年02期
6 甘茂周;张晋琳;王晓东;王春森;;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临床分析[J];医学科技;2002年02期
7 黄锦雄,覃凌,韦夙;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临床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4年11期
8 朱雄鹏,陈志哲,张奕加,陈丽娟,刘德斌,周琳瑛,许文前,孙力,骆云龙;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前后巨核细胞的改变及其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23期
9 卞树东;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1期
10 何凤萍;黄文勇;;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例临床报告[J];临床医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炳寿;周奇;董宏伟;胡理明;;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1例报告)[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李建兰;马瑞林;杨波;;小巨核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A];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3 庄海峰;周郁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与中医症候分型的关系[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牛挺;廖小梅;赵鸿鹰;孟文彤;邓承祺;;巨核细胞生成的负向调节因子血小板第4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5 许景艳;欧阳建;孙雪梅;范洵楠;陈军浩;方义才;张鹤云;;巨核细胞生长因子对实验性血小板减少小鼠的外周血小板的影响[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王欣;王文富;康利根;;诱导巨核细胞成熟治疗复发性ITP疗效观察[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蔡海波;谭文松;张嗣良;;体外诱导巨核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组合优化[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8 王红美;沈柏均;时庆;侯怀水;;细胞因子对儿童ITP巨核细胞生成的调控[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曹修淮;姚岐;李璇;陈健智;朱广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与涂片的病理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磊;赵辉;刘斌;卢士红;孙爱红;冯义;汤峰武;杨仁池;韩忠朝;;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抗凋亡蛋白Bcl-x_L早期下调导致其巨核细胞过早分化成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光闻;[N];医药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丽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reg/Th17免疫失衡及其对骨髓巨核细胞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李启明;巨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及促巨核系生成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3 王琳;慢性ITP患者血浆对体外巨核细胞生长发育和血小板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06年
4 陈雪;PI3K/Akt信号通路在巨核细胞/血小板介导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赵春红;ITP患者细胞毒和巨核细胞异常对血小板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09年
6 罗庆;MKL1在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巨核细胞多倍体化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9年
7 张磊;抗凋亡蛋白Bcl-x_L在巨核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巨核细胞分化中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8 王崧;新型促血小板生成融合蛋白的基因工程制备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9 张峰;ITP患者CTL/NK介导的血小板杀伤机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马东初;CD226分子表达于造血干/祖细胞和巨核细胞谱系及神经细胞谱系参与巨核细胞倍体化调控[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朴;抗原模拟法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中巨核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D];复旦大学;2015年
2 吴苏南;单宁酸对血小板生成的影响及抗辐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张映喜;获得性低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例回顾性分析[D];汕头大学;2009年
4 赵鸿鹰;巨核细胞生成的负向调节因子血小板第4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意义[D];四川大学;2006年
5 邢学仰;23例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D];汕头大学;2010年
6 谭凤娇;血清素对巨核细胞形成前血小板、细胞骨架重构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8年
7 牛婷婷;慢性ITP小鼠外周血IL-11及其受体水平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黄雪梅;阿斯匹林在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9 董岸莺;严重烧伤后大鼠骨髓“巨核细胞被噬现象”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10 窦蕾;巨核细胞凋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中的意义[D];皖南医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抗原模拟法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中巨核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4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