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干预效果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干预效果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四军医大学》 2015年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干预效果的研究
邹青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综合症,可导致心、脑、血管及肾脏损害,是中老年人就诊的常见病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极其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血压之间相互影响,随着Hcy的不断升高,高血压、脑卒中、周围血管等疾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分别不同程度升高。本研究团队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高Hcy血症能通过促进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加重,导致相关参与蛋白表达失衡,进而引起高血压大鼠心脏重构。那么,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左室肥厚之间有何关系?Hcy是否通过ERS途径导致或加重心脏损害?目前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批准用于H型高血压治疗的新型复合降压药,其中最佳剂量为依叶片(10mg/0.8mg),其疗效肯定且安全,配比及组方均已获取国家相关发明专利,对H型高血压患者具有降压及降Hcy的双重治疗作用。但是依叶片是否通过抑制ERS途径,引发相关蛋白表达发生变化,从而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脏功能,目前还不清楚。在本临床研究中,通过收集4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Hcy水平是否大于10μmol/L将其分为Hcy升高组356例和Hcy正常组130例,再根据左室肥厚诊断标准,从Hcy升高组中筛查出168例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84例和依叶组84例,并对其随访一年。选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cy浓度,Vivid E9测定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各项指标。观察Hcy水平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应用依叶片治疗前后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压、Hcy、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依叶片降低血压及血浆Hcy对逆转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作用。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序贯选取于2013年4月~12月在唐都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6例(男235,女251),年龄40~69岁,平均(54.81±7.64)岁,诊断标准参照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按照Hcy是否大于10μmnol/L分为Hcy正常组130例(男63,女67),年龄(55.21±7.13)岁和Hcy升高组356例(男172,女184),年龄(54.92±6.83)岁。采用Vivid E9仪测定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LVED)、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LVEF),用多普勒诊断仪分别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E峰、A峰),计算E/A比值。根据按Devereux的公式进行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比较两组间血压、Hcy、IVST、LVPWT、LVED、LVEF、E/A值及LVMI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Hcy与IVST、LVPWT、LVED、LVEF、E/A值及LVMI的相关性。第二部分:从以上收集Hcy升高组的356例患者中筛查出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68例(男82,女86),年龄42~68岁,平均(55.31±8.21)岁,入选标准: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同第一部分;H型高血压诊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合并血浆Hcy10μmol/L;根据按Devereux的公式进行计算:左室质量(LVM,g)=0.8×1.04[(LVED+LVPWT+IVST)3-LVED 3]+0.6;体表面积(BSA)=0.0061×身高(cm)+0.0128×体质量(kg)-0.1529;左室质量指数(LVMI,g/m2)=LVM/BSA。左室肥厚诊断标准:LVMI125g/m2(男性)或LVMI110g/m2(女性)。将符合标准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84(男41,女43)例,年龄(53.71±6.21)岁和依叶组84(男40,女44)例,年龄(54.61±7.31)岁,随机号由随机数字表中产生。依那普利组:口服依那普利(10mg/片,商品名:依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品)10mg,1/日;依叶组:口服依那普利叶酸片(10.8mg/片,商品名:依叶片,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产品)10.8mg,1/日)。对所有入选患者随访一年,每月随访一次,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血压、IVST、LVPWT、LVED、LVEF、E/A值及LVMI的变化。研究结果:1.Hcy升高组IVST、LVPWT、LVED分别是(1.12±0.11)cm、(1.11±0.12)cm、(5.19±0.31)cm均相应的高于Hcy正常组(0.98±0.12)cm、(0.97±0.09)cm、(4.76±0.2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cy升高组LVMI是(126.73±11.28)g/m2,明显高于Hcy正常组LVMI(89.72±10.35)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cy升高组LVEF和E/A值分别是(65.81±1.31)%和(0.67±0.11)均相应的低于Hcy正常组(68.35±1.27)%和(0.8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分别与IVST、LVPWT、LVED、LVMI呈正相关(r=0.728,P0.01;r=0.721,P0.01;r=0.728,P0.01;r=0.853,P0.01);血浆Hcy水平分别与LVEF、E/A值呈负相关(r=-0.781,P0.01;r=-0.591,P0.01)。5.依那普利组及依叶组收缩压(SBP)分别是由(161.35±8.27)mm Hg和(160.87±7.91)mm Hg下降到(127.85±4.37)mm Hg和(120.63±4.28)mm Hg;依那普利组及依叶组舒张压(DBP)分别由(97.28±6.32)mm Hg和(98.02±7.13)mm Hg下降到(86.57±3.41)mm Hg和(81.45±3.27)mm Hg。依那普利组及依叶组的SBP、DBP在治疗前后比较,均降低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比较两组间SBP、DBP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依叶组对其降低效果更为明显。6.依那普利组Hcy由(28.31±4.51)μmol/L下降到(27.58±4.01)μmol/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依叶组Hcy由(27.86±4.37)μmol/L下降到(13.25±3.46)μmol/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Hcy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依叶组降低Hcy效果更明显。7.依那普利组及依叶组IVST分别是由(1.15±0.13)cm和(1.14±0.14)cm下降到(1.01±0.13)cm和(0.92±0.12)cm;LVPWT分别由(1.10±0.12)cm和(1.11±0.10)cm下降到(0.95±0.09)cm和(0.88±0.10)cm;LVED分别由(5.31±0.42)cm和(5.32±0.28)cm下降到(4.85±0.32)cm和(4.49±0.34)cm,依那普利组及依叶组的IVST、LVPWT、LVED在治疗前后比较,均降低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间IVST、LVPWT、LVE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依叶组对其降低效果更为明显。8.依那普利组及依叶组LVMI分别是由(137.23±15.47)g/m2和(138.61±12.79)g/m2下降到(113.56±13.21)g/m2和(87.64±12.18)g/m2,依那普利组及依叶组的LVMI在治疗前后比较,均降低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间LVM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依叶组对其降低效果更为明显。9.依那普利组及依叶组LVEF分别是由(64.85±1.51)%和(65.31±1.21)%上升到(67.21±1.43)%和(69.15±1.32)%;依那普利组及依叶组E/A值分别由(0.65±0.15)和(0.64±0.12)上升到(0.79±0.13)和(0.91±0.11),依那普利组及依叶组的LVEF、E/A值在治疗前后比较,均升高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间LVEF、E/A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依叶组对其升高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1.Hcy升高组的IVST、LVPWT、LVED及LVMI与Hcy正常组比较显著增高,而Hcy升高组的LVEF、E/A值与Hcy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且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IVST、LVPWT、LVED及LVMI呈正相关,血浆Hcy水平与LVEF、E/A值呈负相关,提示高Hcy血症加重高血压左室肥厚程度,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进一步降低。2.依那普利及依叶片均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能逆转左室肥厚,但与依那普利组比较,依叶组能更好的降低患者血压及血浆Hcy水平,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对心脏可能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宁玲;秦献辉;李建平;关德明;葛均波;胡健;王燕妮;张馥敏;唐海沁;傅佳;霍勇;;依那普利叶酸片固定复方与依那普利和叶酸自由联合在H型高血压人群中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2009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雨;郑萍;;H型高血压研究进展及预防治疗[J];华夏医学;2011年06期
2 高广卫;;酶法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3 文灿丽;;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11期
4 吴秋霞;方显明;;H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王建刚;席建堂;赵志明;赵小奎;邹勇;;不同剂量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分析[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4年04期
6 高展;丛文东;罗丹;;不同剂量叶酸及维生素B_(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2年17期
7 万清辉;黄进;;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药在H型高血压人群中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比较[J];黑龙江医药;2013年06期
8 郑爽;胡耀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及临床处理[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4年01期
9 卢凡;赵连友;张志敏;邹青;玉小路;卫聪颖;李雪;丁璐;;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GRP94和caspase-12的表达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03期
10 陆敏;;两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比对分析[J];海南医学;2014年1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及降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应用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2年
2 郑卫峰;H型高血压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张建霞;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与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4 占文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易患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5 叶艳艳;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结构改变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6 卢振兴;硒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7 蒋萍;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8 杨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H型高血压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9 罗朝湖;淫羊藿配伍车前子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雷蔚;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氨氯地平或厄贝沙坦联合叶酸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平;霍勇;刘平;秦献辉;关德明;葛均波;胡健;王燕妮;张馥敏;毛广运;徐希平;;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威;;临床评估高血压左室肥厚心电综合电压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3年25期
2 程开诚;高血压左室肥厚及逆转后心电变化的研究概况[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3 张仁礼,王锡娟,詹绍萍;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4期
4 梁积英;高血压左室肥厚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1998年01期
5 张怡;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其药物逆转[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9年05期
6 杨愚,邓杨,许淑清,汤玉清,刘玉梅;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临床分析[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张奇志,王磌,李军,黄明慧,孟海燕;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低血钾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例[J];临床荟萃;2003年01期
8 英俊岐,王歆月,濮蓉晖;高血压左室肥厚形成及其逆转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3年12期
9 郭川,朱立勋,何惠玉,姚志瑞,贺兴峰,张吉平,王海峰,段思栋,赵继胜;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肌纤维化的血清指标变化[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2期
10 韩丽香,张立民;心电图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鑫;宋业年;龚兰生;张维忠;;影响高血压左室肥厚消退因素——年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主动脉输入阻抗[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2 耿学藩;沈潞华;张学功;彭雪梅;安永为;陈亮;;降压0号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作用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3 张世义;朱平先;;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动态心电变化[A];2005年中国高血压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朱平先;黎明;张世义;;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A];2005年中国高血压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潘芙蓉;谢克俭;曾焕森;王爱霞;潘辉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循环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一氧化氮水平相关性的研究[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杜昌兰;郭美姿;王春;刘燕;;脑钠素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姜志荣;李大海;张小花;;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应变率比较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8 陈康寅;黄体钢;刘彤;李永健;周欣;蔡伟;蔡金荣;刘洪梅;王林;李广平;李玉明;;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力衰竭兔心肌Ryanodine受体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9 杨津;杨一鸣;李秀如;方家珠;;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的关系[A];第三届心脏学会、第六届心功能学会及心功能杂志创刊1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10 方永辉;施志雄;黄耀强;覃世坚;;氯沙坦与卡托普利联用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A];2005年中国高血压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玉瑶;MicroRNA-let-7介导的MTPN基因多态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遗传易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2 田建伟;阿伐他汀调控一氧化氮介导鼠CFs的MMPs/TIMPs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干预效果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董海;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6年
3 黄丽娟;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4 赵晓霞;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中医发病规律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周玟;心电图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中的应用价值[D];中南大学;2008年
6 陈艳茜;调心汤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心气亏虚、痰瘀互结证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付海晶;补肾化瘀祛痰方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黄丽红;TLR4在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单核细胞中的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9 刘秋江;复方芪麻胶囊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BNP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简立国;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清瘦素、一氧化氮等的关系及氯沙坦、西拉普利对其影响[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干预效果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8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4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