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依折麦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3 01:09

  本文关键词:依折麦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依折麦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铁春苗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病是多因素疾病,内皮损伤、血脂紊乱以及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成的关键因素。降脂治疗是目前预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他汀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足量他汀药物治疗时仍无法将血浆LDL-C水平达标。依折麦布为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作用于小肠黏膜刷状缘细胞,抑制食物胆固醇吸收,能有效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及LDL-C水平,但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面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尚存争议。新近公布的IMPROVE-IT研究结果显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能使患者总体心血管事件风险进一步降低6.4%。现有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都是在他汀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单用依折麦布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实验研究罕有报道。本课题在apoE基因敲除的雄性小鼠中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研究依折麦布单用或者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就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索,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指导临床治疗。 实验方法 我们购买60只8-12周龄的apoE基因敲除雄性小鼠,均予高脂饮食并预适应无创尾动脉血压监测1周后进入实验,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对照组予等量空白无菌水灌胃,每天一次;阿托伐他汀组:给予含阿托伐他汀(20mg/kg/day)的无菌水灌胃,每天一次,依折麦布组:给予含依折麦布(10mg/kg/d ay)的无菌水灌胃,每天一次;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组:给予含阿托伐他汀(20mg/kg/day)+依折麦布(10mg/kg/d ay)的无菌水灌胃,每天一次。实验过程中,每周固定时间称量体重1次,实验开始(0周)和实验结束时(4周)应用Kent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分别进行无创尾动脉血压监测,统计小鼠死亡率,绘制小鼠生存曲线,进行尸体解剖以明确死因。28天后处死实验小鼠,留取血液,并收集主动脉组织标本。分离获得小鼠血清,分别进行血脂监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和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转化生长因子β1)。应用EN Face技术和Image Pro图像软件定量分析实验小鼠主动脉弓部总面积、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以及粥样硬化面积占动脉总面积的百分比(%)。留取小鼠主动脉根部组织,从主动脉弓向主动脉窦方向,以每层10μm的厚度对主动脉组织进行连续切片,利用油红O病理染色方法显示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组织中中性脂肪,利用Image Pro图像软件定量分析主动脉根部组织中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其面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半定量分析小鼠粥样硬化斑块中细胞成分变化(主要为巨噬细胞含量)。 实验结果 本实验选取的60只apoE基因敲除雄鼠中,因灌胃方法不当死亡共21只(死亡率35%,21/60),至实验终点共存活小鼠39只(存活率65%,39/60)。高脂饮食28天,实验小鼠体重平均增加4.1±0.3克,各组间小鼠体重变化量无显著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在实验前后体重增加2.6±0.7克,与对照组(4.7±0.3克)和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组(4.8±0.7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验过程中,依折麦布单用或者联合阿托伐他汀均不影响小鼠的平均收缩压。(P0.05)。 依折麦布和阿托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apoE基因敲除雄鼠血清总胆固醇(TC,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DL-C,P0.05),但均不能改变小鼠血清甘油三酯(P0.05)。为排除药物对肝脏损伤,利用酶法检测显示依折麦布单用和联合阿托伐他汀均不影响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P0.05)。 为研究依折麦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各组小鼠主动脉弓部和根部的动脉粥样硬化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依折麦布单用或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显著减少主动脉弓部面积,动脉粥样硬化面积以及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占主动脉弓部面积百分比(P值均0.001)。但是,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独应用依折麦布或者阿托伐他汀相比,并没有进一步减少主动脉弓部,动脉粥样硬化面积以及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占主动脉弓部面积百分比(P值均0.05)。与主动脉弓部结果一致,依折麦布单用或联合阿托伐他汀显著减少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面积(P值均0.001)。同样,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独应用依折麦布或者阿托伐他汀相比,并没有进一步减少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面积(P值均0.05)。 为进一步探索依折麦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血清炎症因子和局部斑块内炎症细胞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利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发现,依折麦布单用或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TNF-α,P值均0.01),但是不影响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TGF-β1, P0.05)。与动脉粥样硬化结果一致的是,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独应用依折麦布或者阿托伐他汀相比,并没有进一步减少血清MCP-1和TNF-α浓度(P值均0.05)。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发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依折麦布单用或联合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局部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含量显著减少(P值均0.01)。 实验结论 本研究发现:(1)依折麦布单用或联合阿托伐他汀在高脂喂食的apoE基因敲除雄鼠中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依折麦布单用或联合阿托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不影响小鼠甘油三酯。(3)依折麦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不仅依赖于其降脂疗效,而且还通过其抗炎相关,包括降低血清MCP-1和TNF-α水平,以及减少局部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含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3.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敏;李凯;;阿托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疗效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周窈佳;李汶洋;;他汀类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3年35期

3 廖小立;姚峰;吴端生;;实验鱼类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22期

4 张雪;吴崇明;郭鹏;;改善胆固醇流出作用靶分子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年01期

5 郭露;张莉莉;曹小洁;刘赟;廖少琼;黎炳护;皮燕;尹延伟;李敬诚;;TLR4通过下调ABCA1表达促进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形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6 赵森;秦明照;;慢性肾脏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干预[J];中国医药导刊;2014年03期

7 刘亚楠;;再次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对NSTEACS患者经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鲍丙浩;谢尚论;宋彬锋;贾海波;;血液和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斑马鱼[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4年03期

9 周鑫斌;武丽;毛威;;LXR-IDOL-LDLR轴在脂质平衡中作用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10 魏静元;王歆睿;孙晶;;ApoCⅢ转基因小型猪的分子水平鉴定[J];分子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雪;血浆HDL中蛋白质组分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应用他汀类药后的变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王丽莉;MiR-146a对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的影响及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3 郭壮;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不同人群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4 张磊;辣椒碱降大鼠胆固醇效果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沈金闻;pT1-2期乳腺癌患者血脂水平与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刘俊;急性心肌梗死及短期应用降脂药对PCSK9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匡小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张国强;PERK/eIF2α通路介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D];中南大学;2012年

9 裴奇;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瑞格列奈药动学的影响以及PPAR-γ2和PTPRD基因多态性对吡格列酮疗效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10 王健仰;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近期和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国宇;阿托伐他汀对百草枯致心肌纤维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2 侯倩;负荷量氟伐他汀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3 李占虎;山莨菪碱联合缺血后适应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梁学明;23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相关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王宏;黄秋葵降血脂的功能与作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陈清;他汀类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价值的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7 邢彩耐;炎症因子及心脏结构因素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韩莎莎;USPIO增强MRI评价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及依折麦布抗炎效果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9 郑浩江;基于转基因斑马鱼抗血管生成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锋进;西洛他唑对脂多糖诱导的人THP-1单核细胞分泌IL-6影响及机制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药尼坎纳汀[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年02期

2 黄伟毅,陈素云,邱幸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1998年05期

3 曹洪欣,殷惠军,张腾;温心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年01期

4 李俊杰,张照英;镁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3年02期

5 刘康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04年01期

6 刘应柯;;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述评[J];中医文献杂志;2006年01期

7 杨国君;;他汀获益机制——抗动脉粥样硬化是关键[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年04期

8 张红霞;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6年04期

9 钟长鸣,朱云卿;维生素E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J];江西医药;1997年04期

10 潘志军;运动训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J];体育科技;1997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万林;;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进展[A];第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孔德新;管琳;周千翔;;丹益莲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A];第三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诸骏仁;;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4 许艳妮;杨媛;高洁;鲍羿;王丽;徐扬;刘祺;杜郁;郑智慧;巫晔翔;姜威;余利岩;洪斌;司书毅;;微生物来源抗动脉粥样硬化候选药物筛选及活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诸骏仁;;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汇编[C];2009年

6 周京红;汪海;;激活NNMR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免疫学途径[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刘畅;王潇;刘鹏;冯婷婷;李永臻;许艳妮;司书毅;;化合物IMB840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8 廖端芳;杨云波;袁皓瑜;李元建;;Ezetimibe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肠道机制[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潇;刘畅;刘鹏;许艳妮;司书毅;;应用人ABCA1表达上调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先导化合物[A];第十二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10 牛琳琳;朱明军;;调脂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研究[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慕欣;[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慕欣;[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京红;激活NNMR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2 徐金瑞;黑大豆种皮花色苷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甄奕;CD40LsiRNA阻断CD40/CD40L受体配体轴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源;双参田七散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2 傅智丽;双参田七散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量效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3 吴庚润;苜蓿降血脂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4 张延菲;益母草碱(SCM198)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魏冬梅;通脑心脉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张美玲;脉络康平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刘占涛;海洋活性物质2,3-吲哚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效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8 铁春苗;依折麦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李建周;中药L008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0年

10 崔文婷;十种中药单体成分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筛选研究及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依折麦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7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87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d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