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疲劳通过调节胞内ROS影响心肌细胞自噬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运动疲劳通过调节胞内ROS影响心肌细胞自噬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使长寿命蛋白质和相关细胞器降解再利用的分解代谢过程。一定程度正常生理水平下的自噬活动是一种细胞的内源性自我保护机制,同时参加很多适应性的免疫反应。当自噬过度或不足时,细胞则会出现稳态失调,加剧细胞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细胞死亡。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病理环境下和来源于外界的刺激都会不同程度下增高心肌自噬活性,该过程与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的运动量对心脏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负荷内的水平较低运动训练能提高大鼠心脏功能,而当进行的运动是高强度超负荷时,大鼠则会产生运动疲劳严重损伤心脏功能。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细胞自噬的活动可能在运动疲劳引发的心肌损伤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大鼠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在运动疲劳和训练时发生的变化及其分子机制。利用大鼠游泳训练方法制备模型后,采用冰冻切片HE染色及电镜法观察不同运动强度下大鼠的心脏形态及组织学结构。采用DCFH-DA探针法观察大鼠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细胞内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不同组间大鼠的心肌细胞中LC3及p62蛋白含量以确定其自噬水平。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疲劳组大鼠发生心肌代偿性肥大,心肌细胞受损严重,其ROS及自噬水平均有显著提升;运动组大鼠心肌有增大现象,心肌细胞结构完整,未发生严重损伤,其ROS含量略有提升而自噬水平虽不如疲劳组却亦有大幅提升。当注射ROS抑制剂NAC后,疲劳组大鼠的自噬水平发生了明显的下降。以上实验结果说明运动干涉会促进大鼠心肌细胞的自噬和ROS水平的提升。当运动疲劳时,过度的自噬破坏了细胞结构产生负性影响,而这是通过ROS相关的信号通路实现的。本研究为预防和治疗由运动疲劳引发的心肌疾病和损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细胞自噬 运动疲劳 ROS 心肌细胞凋亡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5
- 1.1 运动疲劳的种类和产生机制8-9
- 1.2 运动疲劳与心肌损伤9
- 1.3 细胞自噬9-11
- 1.4 自噬与心脏疾病11-13
- 1.4.1 自噬与心肌缺血12
- 1.4.2 自噬与缺血再灌注12-13
- 1.5 ROS在运动疲劳及细胞自噬中扮演的角色13-15
- 1.5.1 ROS与运动疲劳13-14
- 1.5.2 ROS与细胞自噬14-15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15-20
- 2.1 实验动物15
- 2.2 实验仪器15
- 2.3 药品与试剂15
- 2.4 主要试剂的配置15-16
- 2.5 实验方法16-20
- 2.5.1 分组与训练方案16-17
- 2.5.2 HE染色法及电镜法观察大鼠心脏形态及组织结构变化17-18
- 2.5.3 DCFH-DA探针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ROS含量18-19
- 2.5.4 大鼠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的检测19
- 2.5.5 统计分析19-20
- 3 实验结果20-27
- 3.1 运动疲劳引起的大鼠心脏形态及组织结构变化20-24
- 3.1.1 运动疲劳诱使大鼠心脏体重比提升20-21
- 3.1.2 运动疲劳诱使大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21-22
- 3.1.3 运动疲劳诱使大鼠心肌细胞发生严重损伤22-23
- 3.1.4 运动疲劳诱使大鼠心肌细胞发生自噬23-24
- 3.2 大鼠不同运动条件下引起的自噬水平变化24-27
- 3.2.1 运动疲劳诱使大鼠心肌细胞中ROS水平提升24-25
- 3.2.2 运动疲劳诱导大鼠心肌的细胞自噬水平提升25-27
- 4 讨论27-31
- 结论31-32
- 创新点32-33
- 参考文献33-37
- 英文缩写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可;;论运动疲劳生理学机制与身体恢复的对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沈定珠;关于运动疲劳机因的初步探讨[J];绍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3 曹东;关于运动疲劳与痉挛关系新探讨[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4 魏冰;程宇镳;焦颖;;一种促进运动疲劳恢复的饮料在业余体校中长跑队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食品学报;2006年01期
5 王阜存;;中西医对比观点在运动疲劳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8年09期
6 曲扬;;运动疲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陈永琛;;大学生如何恢复运动疲劳的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刘仲华;;运动员语音音强特征诊断运动疲劳的探索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李荣华;;运动疲劳与恢复的探析[J];搏击(体育论坛);2009年04期
10 王三好;;浅谈运动疲劳与体能恢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危小焰;吴云鹏;陆爱云;;运动疲劳恢复中的机械波按摩的基础理论研究[A];第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2 陈佩杰;段子才;蔡斌;王人卫;高勇;郭仕达;;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对过度运动疲劳形成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刘晓莉;孙量;乔德才;;运动疲劳对大鼠骨髓PCE细胞微核的诱发作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乔德才;侯莉娟;刘晓莉;;运动疲劳后纹状体核磁共振1H谱特征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张日辉;韩忠媛;王忠梅;刘宇;;运动疲劳对不同脑区分泌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6 陆阿明;;800米跑运动疲劳的生物力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张日辉;韩忠媛;王忠梅;刘宇;;运动疲劳对脑组织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刘鸿宇;刘定一;曹电康;王琳;耿少伟;;运动疲劳应激大鼠杏仁体核簇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表达[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田振军;张志琪;唐量;米春娟;孙国欣;;骨骼肌运动疲劳相关基因的基因表达谱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屈萍;任建生;;绿茶活性提取物对有氧性运动疲劳恢复的作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朝;为消除运动疲劳学上几招[N];保健时报;2008年
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刘向农 吴志整理;运动 出汗 要有度[N];健康报;2009年
3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营养研究中心研究员 方子龙;运动后应该怎么吃[N];光明日报;2010年
4 张家勇;运动腹痛原因多[N];大众卫生报;2004年
5 主任医师 赵湘;运动过量小心伤肾[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梁仁政;巧用呼吸除疲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瑶瑶;轻松PK运动疲劳[N];中国企业报;2007年
8 傅坚;药膳消除运动疲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9 ;经穴疗效筛选在运动疲劳恢复方面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大契;速消运动疲劳的方法[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春燕;运动疲劳对小鼠海马GDNF、GFRα-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益气养血补肾方的调节作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辈辈;湿热环境长时间运动后人体的脑电活动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2 杨海涛;现代中医手段治疗运动疲劳与运动损伤的效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程轶伦;运动疲劳通过调节胞内ROS影响心肌细胞自噬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鲍九枝;不同氧环境对运动疲劳后恢复期脑电变化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曹艳华;基于节奏策略中枢控制器模型对运动强力手段的再认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姜竹文;运动疲劳对人体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7 卢水田;维生素C对热应激运动大鼠腓肠肌能量代谢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欣欣;运动疲劳损害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神经炎症机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校栓;茄尼醇对大鼠运动疲劳恢复期心肌自由基代谢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高洁;瑜伽对拉丁舞运动疲劳恢复作用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运动疲劳通过调节胞内ROS影响心肌细胞自噬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1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