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小型猪血清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小型猪血清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放置Ameriod环制备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并结合冠脉造影等方法确立中医血瘀证证候,采用现代核磁共振(NMR)和模式识别技术,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与假手术组小型猪4星期血清的共振氢谱,及相应代谢物谱群的变化,开展中医血瘀证候学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制备的模型4星期后确立为稳定的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PCA方法清晰地将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动物分别,血清1 HNMR谱的主成分分析(PCA)、两组动物代谢谱各不相同。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比较发现,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柠檬酸、肌酸、γ-氨基丁酸、乳酸、肉碱、葡萄糖等含量上升,低密度脂蛋白(LDL)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等脂质代谢物的浓度下降。可见,在血瘀证早期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紊乱,两者互为因果,导致能量代谢中三羧酸循环(TCA)平衡的破坏,最终加重并恶化了冠心病血瘀证的进程,这些代谢物的特征组合模式可成为临床诊断与防治冠心病血瘀证的诊疗指标。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09ZX0950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902020)资助
【分类号】:R541.4;R-332
【正文快照】: 1引言冠心病心肌缺血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居首位[1],目前主要依靠症状体征与心电图的改变、冠脉造影作诊断,花费大,不易开展,并且有创[2]。对其相关生物标记物研究尚缺乏特异性指标[3]。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相对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沛球;张晓宇;魏来;李伟生;吴亦洁;李晓晶;倪嘉缵;裴奉奎;;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硝酸钕急性生物效应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8年04期
2 罗和古;丁杰;岳广欣;陈家旭;;大鼠肝郁脾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年03期
3 郭淑贞;王伟;刘涛;刘蕾;童元元;许文玉;于永新;赵慧辉;李宏;;小型猪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及超声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帅;;应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中医药研究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李海燕;顾景凯;张继稳;;中药制剂“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王勇;郭淑贞;李春;啜文静;余俊达;赵慧辉;陈建新;王伟;;小型猪血瘀证模型炎症因子与心功能[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0期
4 王勇;李春;郭淑贞;啜文静;王伟;;扩散编辑实验分析慢性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血清脂类代谢变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5期
5 刘萍;王平;陈刚;刘松林;程静;;应用代谢组学探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5期
6 邹忠杰;袁经权;龚梦鹃;沈志滨;;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王勇;李春;啜文静;郭淑贞;王伟;;血管紧张素Ⅱ-NADPH氧化酶-活性氧通路在慢性心肌缺血血瘀证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10期
8 廖沛球;薛蓉;吴亦洁;裴奉奎;李晓晶;;给药硝酸镨后大鼠尿液和血清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J];分析化学;2012年09期
9 龙维富;李良;陈槐卿;唐勇;何学令;景荣洲;;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血浆~1H-NMR代谢组学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10 严蓓;阿基业;郝海平;王广基;朱萱萱;查伟斌;刘林生;管恩泽;张颖;顾胜华;黄青;郑媛婷;;心血瘀阻与气阴两虚证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代谢组学表征与辨识[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聪;;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A];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5)[C];2009年
2 罗和古;岳广欣;陈家旭;;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谢世平;左刚;任聪颖;郭晓辉;;HIV/AIDS中医证候及代谢组学研究现状[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岳敏;范沛;巫玮;王玉珏;顾为望;;国内实验用小型猪循环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2010新疆)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电针和“宁心健脾”中药对慢性应激模型鼠HPA轴-GR-NMDAR通路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陈冬梅;虚寒证的证候规律及其代谢组学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于征淼;清瘟败毒饮对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介质组调节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徐舒;肝郁证大鼠模型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陈勤;少阳经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代谢组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夏建飞;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立苹;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大脑MR海马体积及其波谱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仇琪;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大鼠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相关生物学标志分子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吕诚;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基础[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10 张红栓;基于代谢组学的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洪运;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大鼠模型血清递质、激素和代谢组学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袁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代谢组学及荷叶生物碱干预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董晓英;基于教学用途的小型猪脉涩变模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阎s,
本文编号:327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2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