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或CABG术前后左室心功能变化

发布时间:2017-04-26 08:07

  本文关键词: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或CABG术前后左室心功能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正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血运重建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对冠心病患者的定位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客观定量地评价冠心病治疗前后左室心肌运动状态可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病变心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功能运动改善情况。本实验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评价冠心病患者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 passgrafting,CABG)前后不同阶段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心功能的变化及左心室运动不同步性。 方法 选取新桥医院心内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例、同期本院心外科行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分别于手术前3天、术后1、3、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及RT-3DE检查,采集相应时间点的左心室二维图像及实时三维全容积超声图像;另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8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STI技术对三组受检者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脱机分析处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比较分析其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二维应变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组在各时间点内的相关性;应用Qlab8.1-3DQA软件分析处理实时三维全容积超声图像获得左室节段容积-时间曲线(VTC),定量检测左室收缩不同步化指数(SDI)及三维整体心功能参数,比较分析各参数在PCI或CABG手术前后的变化差异,以及各组在各时间点内的相关性,结合VTC及牛眼图分析左室收缩运动的同步性;两病例组部分患者手术前后均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检查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与RT-3DE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检测值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一、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PCI、CABG术治疗前后左室心功能变化: (1)PCI及CABG组术前常规心脏超声参数(E/A、LVEF),STI参数(LS、RS、CS、GBLS、GBRS、GBCS、Prot-endo apex、Prot-endo base、 prot-epi apex、Prot apex、Prot base、Ptw)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2)PCI组术后1、3、6个月各阶段对应的节段STI参数(LS、RS、CS)及心底、心尖切面Prot、整体Ptw峰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至术后6个月时部分心肌节段已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 (3)CABG组术后1个月对应的心肌节段STI参数及Prot测值在部分节段及切面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仍低于相同时刻PCI组,术后3、6个月所测节段STI参数及各切面Prot、整体Ptw峰值与术前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PCI组术后1、3、6个月各阶段的整体应变参数均较术前增高且呈递增趋势,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各阶段参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 (5)冠心病CABG组术后第3、6个月整体应变参数与正常组及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测值较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 (6)PCI及CABG组术后第1、3、6个月各阶段的E/A比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至术后6个月时已接近正常水平(P0.05)。 (7)PCI及CABG组的GBLS、GBRS、GBCS均与LVEF显著性相关(P0.01)。 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PCI、CABG术治疗前后左室心功能变化及左室收缩同步性: (1)PCI及CABG组术前所测系列三维参数LVEDV、LVESV、SV、SDI指数(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Tmsv16-SD%、 Tmsv12-SD%、 Tmsv6-SD%、 Tmsv16-Dif%、 Tmsv12-Dif%、Tmsv6-Dif%)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LVEF、GPER、GPFR显著减小(P<0.05)。 (2)PCI术后1、3、6个月各阶段对应的三维参数LVEDV、LVESV及S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较小(P0.01),LVEF、GPER、GPFR明显增加(P<0.05);至术后6个月时LVEDV、LVESV、SV、GPFR已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其余参数与正常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 (3)CABG组术后3个月、6个月所对应的三维整体心功能参数及S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仅GPER、GPFR测值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维参数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应用RT-3DE与ECT技术相同时间段冠心病患者的同组间LVEF测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2DE测量所得的LVEF参数高于同组患者相同时间段应用ECT及RT-3DE技术检测获得的相应参数值,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TI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行PCI或CABG手术治疗前后左室局部及整体心功能的改变: 1.冠心病患者术前左室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及整体收缩舒张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PCI或CABG术后绝大部分缺血心肌节段的局部收缩功能及左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且随术后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 2.CABG术后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及局部心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均早于整体收缩功能及左室整体旋转、扭转运动的改善。PCI术后患者左室局部和整体心功能及左室整体旋转、扭转运动的改善时间、改善程度均相对早于、优于CABG组; RT-3DE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行PCI或CABG手术前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左室运动的不同步性,对评价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冠心病患者术前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减低,左心室收缩运动不同步,PCI或CABG术后左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及左心室收缩运动同步性都有显著改善,且随术后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 2.CABG术后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改善早于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善,PCI组术后左室整体心功能及左心室收缩运动同步性的改善时间、改善程度均相对早于、优于CABG组;RT-3DE与传统2DE技术比较检测左室心功能变化的灵敏度更高。
【关键词】:斑点追踪成像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冠心病 冠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41.4
【目录】:
  • 英文缩写一览表4-5
  • Abstract5-9
  • 摘要9-12
  • 前言12-13
  • 第一部分 S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PCI、CABG术前后左室功能变化13-62
  • 前言13-14
  • 资料和方法14-19
  • 结果19-41
  • 讨论41-52
  • 参考文献52-58
  • 第一部分附图58-62
  • 第二部分 RT-3DE评价冠心病患者PCI、CABG术治疗前后左室心功能变化及左室收缩同步性62-90
  • 前言62
  • 资料和方法62-65
  • 结果65-73
  • 讨论73-80
  • 参考文献80-85
  • 第二部分附图85-90
  • 全文总结90-92
  • 致谢92-93
  • 文献综述 无创性超声新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运动同步性的研究93-108
  • 参考文献103-108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1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高东梅;宋军;冯海艳;王迪;倪璐佳;董t

本文编号:328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28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6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