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日益升高且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及后续药物治疗更加及时、规范、有效,其导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早期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仍然对患者心功能及近远期预后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与心肌梗死后早期室壁瘤形成、心脏破裂和晚期心室扩大、心力衰竭有密切关系。脂肪组织不仅参与能量代谢,而且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它分泌的脂肪因子参与机体的糖、脂代谢和炎症反应等许多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多个环节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左室重构的进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是一种循环蛋白,属于血管生成素超家族,又被归类为脂肪因子,主要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中表达。既往研究表明,ANGPTL4在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调节炎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未见该因子对心室重构是否有影响。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ANGPTL4的表达水平,以及探讨ANGPTL4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左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首次发作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1例。依据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纳入研究对象,排除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既往心肌梗死、既往心力衰竭、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长期严重控制不佳高血压等其它可以引起左室重构的疾病;排除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所有心肌梗死患者均于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就诊于我院,部分有适应症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无禁忌征均给予规范药物治疗。于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采集空腹肘正中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ANGPTL4水平。分别于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及随访6个月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应用Simpson法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所有心肌梗死患者依据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的LVEDV(LVEDV1)和随访6个月时的LVEDV(LVEDV2)分为左室重构组和非左室重构组,LVEDV变化率[(LVEDV2-LVEDV1)/LVEDV1]大于或等于10%定义为左室重构。选择同期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部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入组后的24小时内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用同法测定血清ANGPTL4水平。详细记录所有心肌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即: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代谢异常病史、吸烟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药等情况;常规进行空腹静脉血常规、血生化和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并详细记录。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两组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进行相关分析。以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血脂、血糖、吸烟史、血清ANGPTL4水平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左室重构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全部检验采用双尾法,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共入选86例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2例死亡,3例失访。实际入选81例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22例。32例患者LVEDV变化率大于等于10%,属于左室重构组;49例患者LVEDV变化率没有超过10%,属于非左室重构组。1左室重构组与非左室重构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代谢异常病史、吸烟史和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螺内酯使用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心室重构组更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前壁/其它部位,21/11 vs.15/34,P0.01)。2对照组血清ANGPTL4水平(38.82±5.19ng/ml)高于左室重构组(18.77±3.50ng/ml)和非左室重构组(21.13±5.23ng/ml,P0.01)。左室重构组血清ANGPTL4水平低于非左室重构组(P0.05)。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ANGPTL4水平与年龄、BMI、TG、TC、HDL、LDL无相关性(P0.05),与FPG呈负相关(r=-0.838,P0.01)。4心肌梗死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左室重构组与非左室重构组在LVEDV(100.83±12.39ml vs.101.97±12.15ml,P0.05)、LVEF(52.70±8.94%vs.54.00±8.08%,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心肌梗死6个月时左室重构组LVEDV为114.85±14.02ml,非左室重构组LVEDV为102.91±13.35ml;左室重构组LVEF为50.77±8.61%,非左室重构组LVEF为53.13±8.79%。左室重构组ΔLVEDV为14.03±3.71ml,ΔLVEF为-1.93±2.31%;非左室重构组ΔLVEDV为0.94±5.57ml,ΔLVEF为-0.87±2.16%。5左室重构组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与ΔLVEDV呈负相关(r=-0.831,P0.01),与ΔLVEF呈正相关(r=0.375,P0.05)。6以是否发生左室重构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血脂、血糖、吸烟史、血清ANGPTL4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ANGPTL4与左室重构相关(OR=0.602,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低于健康人群,左室重构患者低于非左室重构患者。提示ANGPTL4可能在心肌梗死的发病和左室重构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左室射血分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2.2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13
- 材料与方法13-18
- 结果18-20
- 附图20-23
- 附表23-25
- 讨论25-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5
- 综述 ANGPTL4与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35-45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历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国膺;左室重构:一个重要的治疗目标[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年04期
2 蔡丽伟;孙艳伏;王桂茹;李波;姜晶;张洪;陈红;丁艳华;;HLA-DRB1 rs9269186,rs3135388 SNPs和环境因素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关联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04期
3 周娟,林修功;超声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后的进行性左室重构[J];实用老年医学;1997年06期
4 毛天杰,王建华,王岳恒,李路明,邢恒国,刘兰燕;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组织定征及其与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J];河北医药;2004年06期
5 闫华,孙尧;中青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左室重构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6 戴华,王士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缺血性心肌病左室重构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年05期
7 胡立贵,王志刚;硝酸盐与限制左室重构策略[J];职业与健康;2002年10期
8 郝国贞,刘晓X,谷新顺,姜云发,李冬梅;择期PCI逆转老年人左室重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01期
9 王洪霞,高晓军;高血压左室重构与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5年03期
10 许丹;尚小明;姜玉如;纪征;姜玉凤;卢峰;张春来;李霞;;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室重构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6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锦荣;;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分析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曾欣;舒先红;潘翠珍;崔洁;葛均波;陈灏珠;;实时心肌声学造影预测冠心病血管重建术后左室功能恢复及左室重构[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海涛;蒋荷娟;梁燕;;速度向量技术对无左室重构原发高血压患者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郭顺华;李恒青;梁玉婵;;高脂血症在左室重构中的作用[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司效东;刘志跃;;评价左室重构后收缩功能的生物力学指标比较[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丽;杨俊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左室重构的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饶莉;刘桂华;;早期康复运动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8 陈金玲;郭瑞强;姜凤霞;;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扭转与左室重构与功能关系[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马春燕;任卫东;刘爽;李秀云;赵世杰;田文;齐国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左室重构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符永恒;杨敏;单志新;余细勇;林秋雄;费洪文;刘晓颖;谭虹虹;郑卫东;;卡维地络对AMI后大鼠心功能和左室重构作用的研究[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华;高血压左室重构中Toll样受体4/NF-κB信号途径的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2 顾红娟;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唐湘宇;心肌梗死前后联合运动对大鼠心梗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4 陈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室重构指数与心功能测量评价冠心病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董永强;新生血单个核细胞缺血心肌移植后细胞活性和左室重构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曾建平;骨髓干细胞移植改善猪急性心梗后左室重构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卜培莉;高血压左室重构和舒张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8 蒋向农;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及早期再灌注对重构限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菲;2型糖尿病患者低水平白蛋白尿和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娟;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陈玉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4 杨文慧;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5 文婷婷;颈交感干离断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小坤;择期PCI时间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及预后的短期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7 王晓鹏;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左室重构程度的预测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8 陈敏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评价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金霞;比索洛尔对实验性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和左室重构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李青梅;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与环境因素及HLA-DRB1 SNPs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2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