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龄老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人体位性血压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老人共227例,其中男性146人,平均年龄82.61±3.40岁;女性81人,平均年龄81.63±2.37岁。按体位性血压的改变分为正常组(orthostatic normotension,ONT);体位性低血压组(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和体位性高血压组(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四肢血流多普勒超声测定。比较三组高龄老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的关系。结果:(1)227名高龄老人中OH发生率22.5%,OHT的发生率11%。(2)ONT组与OHT组间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NT:82.32±3.15岁,OHT:83.93±2.99岁,t值:-2.038 P0.05);ONT组与OH组间跌倒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NT49.37±17.25,OH57.40±17.92,t值:-2.901 P0.05)。(3)ONT组与OH组间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71,P0.05);(4)ONT组与OH组间的右侧AB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9.213,P0.05),ONT组与OH组间的左侧AB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7.704,P0.05)。OH组与OHT组间的ABI低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121 P0.05)。未发现ONT组与OH组间的双侧bapw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NT组和OH组患者在比较服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及β受体阻滞剂五类降压药物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ABI降低是发生OH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值:20.776,95%CI:7.449~57.947,P值:0.000),推测动脉粥样硬化与OH的发生可能相关。跌倒评分升高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035倍(OR值:1.035,95%CI:1.013~1.057,P值:0.002),尚未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存在风险相关。(7)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是导致O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值:1.169,95%CI:1.014~1.348,P值:0.031),尚未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性别、ABI、跌倒评分、生活自理能力与体位性高血压的发生存在风险相关。结论:(1)高龄老人中OH发生率22.5%,OHT的发生率11%。(2)ABI值降低是高龄老人发生OH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未发现bapwv与体位性血压变化存在相关性。(3)年龄是导致O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未发现年龄与OH存在相关性。(4)跌倒评分值可能预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高龄 体位性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踝臂指数 跌倒评分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4.1;R543.5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4
-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7
- 1. 研究对象14
- 2. 研究方法14-15
- 2.1 临床资料收集14
- 2.2 体位性血压诊断标准14
- 2.3 体位性血压诊断测定14
- 2.4 动脉僵硬度的测定14-15
- 2.5 跌倒评分15
- 2.6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15
- 3. 质量控制15-16
- 3.1 调查设计阶段15-16
- 3.2 资料收集阶段16
- 3.3 资料整理阶段16
- 4. 技术路线图16
- 5. 统计学方法16-17
- 结果17-25
- 讨论25-31
- 小结31-32
- 致谢32-33
- 参考文献33-37
- 综述37-45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45-46
-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逡逑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月霞;体位变化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山东医药;2004年20期
2 程奔放;灌肠排便后致体位性晕厥发作1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3 张伟,童茂荣,夏锡荣,曹鄂洪,施毅,肖鑫武;体位性和非体位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08期
4 王德泉,王丽华;埋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致体位性膈肌抽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年01期
5 叶雅致;;不同体位心电图ST-T改变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8期
6 谢德凤,,陈静,徐荣;体位性一过性肺型P波与非梗塞性Q波并存一例报告[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7 朱伟华;体位性房室结双径路传导3例报道[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04期
8 刘坤申,黄希正,王振起,靳福昌,葛健,段进洞;三相阻滞致体位性、多变性心脏阻滞[J];中国循环杂志;1987年02期
9 孙志清;体位性癫痫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年04期
10 许存林,张伟中,陈华辉,吴幼章,傅震;颅脑减压后体位性脑摆动[J];江苏医药;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凯丽;;老年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体位性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2 吴建民;;体位性心律失常[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开敏;老年人防止跌倒十招[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2 陆基宗;司机用药与行车安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主任医师 孙清廉;老人行动应慢半拍[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让心脏正常“行驶”[N];医药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莹;GNAS1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体位性血压改变的关联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洁;高龄老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高龄老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4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