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本文关键词:年轻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年龄50岁)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期为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因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女性177例(年龄50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A组)及冠状动脉正常组(B组),据临床特点冠心病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对比分析A、B两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1)传统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正常组相比,冠心病组高血压患者、已停经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BMI≥28 kg/m2)、高密度脂蛋白降低、A型性格比例明显升高,雌二醇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冠心病家族史、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a)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新的可能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正常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红蛋白、血尿酸、红细胞压积、胱抑素-C两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3)相比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OR=6.302)、高密度脂蛋白降低(OR=3.490)、A型性格(OR=3.237)及高甘油三酯(OR=2.338)(P均0.05)。(5)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34例(48.57%),其中前降支病变28例(82.35%),双支病变16例(22.86%),三支病变20例(28.57%)。结论 (1)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A型性格及高甘油三酯血症为5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反映年轻女性冠心病患者病情,尤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参与年轻女性冠心病发病及进展。(2)年轻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多累及前降支。
【作者单位】: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关键词】: 冠心病 女(雌)性 危险因素 冠状血管造影术
【分类号】:R541.4
【正文快照】: (group A)and coronary artery normal group(group B)according to coronary angiography.According to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was divided into stable angina,unstable angina and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p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德明,潘鸿雁;女性冠心病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陆建建,赵献明,黄筱文;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变化[J];广西医学;2005年10期
3 陈南星;郑泽琪;;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杨天云;;青年女性冠心病60例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12期
5 余世成;张怀勤;;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10期
6 孜亚吾东;毛宏伟;;48例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11期
7 房莉颖;古丽扎尔;;女性冠心病与抑郁[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4期
8 周志文;徐亚伟;胡大一;;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年08期
9 张朝新;;女性冠心病临床相关进展[J];新疆医学;2010年04期
10 何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误诊原因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腾中华;;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晓方;王竟靖;;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杨军;杨华祥;傅峻峰;;雌激素对停经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快速影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郭晓彬;吕吉元;贾永平;高宇平;范春雨;王睿;;年轻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5 高霞;马依彤;;女性冠心病与雌激素相关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梁海英;;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7 秦庆祝;;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A];河南省老年患者多元需求与持续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左晋;刘静;刘瑾红;于健;赵敏;唐海红;;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海伟;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王守力;王祖禄;王冬梅;;女性冠心病患者1765例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王哲;;73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建材;女性冠心病易误诊[N];大众卫生报;2009年
2 廖联明;会吃 减少女性冠心病[N];健康报;2007年
3 吕诺;专家呼吁:关注女性冠心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 陈韵岱;女性冠心病容易被忽视[N];北京日报;2008年
5 吕诺;女性冠心病死亡率,已显著高于男性[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宁在兰;女性冠心病有何特点[N];大众卫生报;2009年
7 解放军第252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中心主任 省老年医学会副会长 曹雪滨;症状不典型 死亡率更高[N];河北日报;2012年
8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中心主任医师 李益民;如何筛查女性冠心病[N];健康报;2011年
9 李木元;女性更应高度关注心脏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辽宁省人民医院 侯爱洁;女性更应关注心脏健康[N];卫生与生活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航;不同年龄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玉红;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3 王金丽;未绝经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房莉颖;女性冠心病抑郁状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相关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郑超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D];延边大学;2007年
6 马娟;雌激素及胆红素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贾亚丹;雌激素水平与女性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胡广云;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女性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何文彬;雌激素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陶红梅;女性冠心病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年轻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5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