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7-07 15:47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腐蚀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病理基础。根据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机制,血清标志物可分为两大类。酶解作用标志物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引起纤维帽变薄,促进不稳定斑块形成;促炎性细胞因子标志物则通过扩大炎性级联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该文主要介绍两类标志物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酶解作用标志物
    1.1 MMP
    1.2 PAPP-A
    1.3 Cat S
2 促炎性细胞因子标志物
    2.1 MCP-1
    2.2 LOX-1
    2.3 CD40L
    2.4 OPN
    2.5 YKL-40
3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清组织蛋白酶S、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J]. 曾庆淦,曾彦,姜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04)
[2]半乳糖凝集素-3、白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J]. 朱玉洁,仲琳,杨军.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12)
[3]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和sCD40L水平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价值分析[J]. 朱汉华,阳维德,郑萍,黄晓明,布桂林,苗颖,马小燕,罗秀峰,陈锋,谈礼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10)
[4]血清炎症反应细胞因子与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斑块性质变化的关系[J]. 雷莉,杨小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13)
[5]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的水平与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 习艳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09)



本文编号:3656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656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