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应用瑞舒伐他汀对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7 17:56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胶囊(可定)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胶囊在不同剂量情况下对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72例ACS患者均行PCI的治疗,并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钙胶囊:20mg/d、10mg/d、5mg/d处理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胶囊口服治疗,14天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并分别进行测量PCI手术后48h、PCI手术前(当日清晨)、刚入院即时的一氧化氮合酶(NO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脏功能及血脂的水平。结果:1.(1)三组刚入院即时的hs-CRP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I手术前(治疗14天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与刚入院即时浓度相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其中20mg组降幅最大,10mg/d组与5mg/d组相比,降低较明显,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CI术后三组hs-CRP浓度均较术前浓度均升高,以5mg/d组升幅最大,10mg/d组与20mg/d组相比,...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略缩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材料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标本采集、制备及检测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患者三组间临床资料比较表(表1)
1.2.2 三组内及组间血清hs-CPR结果的比较(表2及图1)
1.2.3 患者三组内及组间血清NOS结果的比较表(表2及图3)
1.2.4 患者三组内及组间血清TNF-α结果的比较表(表2及图2)
1.2.5 患者三组间及组内血脂变化的比较表(表3及图4-图7)
1.2.6 患者三组血脂变化与hs-CRP、TNF-α、NOS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1.2.7 三组安全性的比较
2 讨论
2.1 再狭窄的形成过程
2.2 PCI可激发了机体炎症反应
2.3, 瑞舒伐他汀钙胶囊对因PCI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4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血脂影响的比较
2.5 三组血脂变化与hs-CRP、TNF-α、NOS的变化相关性
2.6 不同日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胶囊安全性的比较
2.7 本研究的局限性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References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他汀类药物临床研究新进展及其安全性[J]. 阿娜. 内蒙古中医药. 2014(02)
[2]他汀类药物临床研究进展[J]. 叶红梅,熊学文. 中国药师. 2009(02)
[3]强化降脂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 刘刚,籍振国,李海滨,刘超,姚丽,刘坤申. 中国药师. 2007(12)
[4]辛伐他汀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 王瑞,刘红艳. 中国药师. 2007(09)
[5]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李为民,韩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01)
[6]他汀类药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英文)[J]. 朱军慧,陶谦民,陈君柱,王兴祥,朱建华,尚云鹏. 生理学报. 2004(03)
[7]一氧化氮、内皮素在冠心病发病中作用的探讨[J]. 喻艳林,葛宗成,汪佑霞. 天津医药. 1998(11)
硕士论文
[1]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炎症和内皮功能的影响[D]. 张晓娟.山西医科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81343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略缩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材料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标本采集、制备及检测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患者三组间临床资料比较表(表1)
1.2.2 三组内及组间血清hs-CPR结果的比较(表2及图1)
1.2.3 患者三组内及组间血清NOS结果的比较表(表2及图3)
1.2.4 患者三组内及组间血清TNF-α结果的比较表(表2及图2)
1.2.5 患者三组间及组内血脂变化的比较表(表3及图4-图7)
1.2.6 患者三组血脂变化与hs-CRP、TNF-α、NOS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1.2.7 三组安全性的比较
2 讨论
2.1 再狭窄的形成过程
2.2 PCI可激发了机体炎症反应
2.3, 瑞舒伐他汀钙胶囊对因PCI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4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血脂影响的比较
2.5 三组血脂变化与hs-CRP、TNF-α、NOS的变化相关性
2.6 不同日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胶囊安全性的比较
2.7 本研究的局限性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References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他汀类药物临床研究新进展及其安全性[J]. 阿娜. 内蒙古中医药. 2014(02)
[2]他汀类药物临床研究进展[J]. 叶红梅,熊学文. 中国药师. 2009(02)
[3]强化降脂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 刘刚,籍振国,李海滨,刘超,姚丽,刘坤申. 中国药师. 2007(12)
[4]辛伐他汀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 王瑞,刘红艳. 中国药师. 2007(09)
[5]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李为民,韩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01)
[6]他汀类药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英文)[J]. 朱军慧,陶谦民,陈君柱,王兴祥,朱建华,尚云鹏. 生理学报. 2004(03)
[7]一氧化氮、内皮素在冠心病发病中作用的探讨[J]. 喻艳林,葛宗成,汪佑霞. 天津医药. 1998(11)
硕士论文
[1]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炎症和内皮功能的影响[D]. 张晓娟.山西医科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81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6813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