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组学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2-11-11 21:21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的慢性炎症过程,通过进行性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管腔的变窄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当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后,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或中风。携带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载脂蛋白运载的循环性胆固醇水平提高,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载脂蛋白结合细胞外基质中负电性的蛋白聚糖引起LDL驻留在内膜,更容易被活性氧或炎症细胞所释放的酶氧化生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Ox-LDL触发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和趋化因子的分泌,连同血小板趋化因子的沉积共同驱动内膜免疫细胞浸润。动脉壁LDL的沉积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标志。氧化应激水平的提高促进LDL的氧化,ox-LDL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病变过程。其中,ox-LDL可以破坏内皮细胞功能,而内皮功能紊乱先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是病变的早期事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调节血管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导致内皮受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NO合成和/或生物利用度降低。Ox-LDL由...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内皮功能与心血管系统综述
1.1.1 NO功能与氧化应激
1.1.2 内皮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1.1.3 ox-LDL的促动脉粥样硬化效应
1.2 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组分析
1.2.1 生物质谱仪
1.2.2 质谱的碎裂方式
1.2.3 基于质谱的蛋白组定量研究方法
1.2.4 蛋白组的质谱分析策略
1.3 翻译后修饰
1.3.1 翻译后修饰的种类
1.3.2 翻译后修饰的功能
1.3.3 翻译后修饰的分析策略
1.4 亚硝基化修饰
1.4.1 亚硝基化的特点
1.4.2 亚硝基化与去亚硝基化
1.4.3 亚硝基化蛋白的功能
1.4.4 亚硝基化的分析方法
1.5 内皮糖萼
1.5.1 糖萼的结构
1.5.2 糖萼的功能
1.5.3 糖胺聚糖的常用研究方法
1.5.4 糖胺聚糖与蛋白的相互作用
1.6 论文大纲
第二章 ox-LDL刺激下内皮细胞的定量蛋白组学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试剂与耗材
2.2.2 主要仪器
2.2.3 色谱柱
2.2.4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内皮细胞培养
2.3.2 细胞凋亡试验
2.3.3 数据统计
2.3.4 蛋白酶解和TRAQ标记
2.3.5 一维高pH反相色谱离线分离
2.3.6 nanoLC-MS/MS分析
2.3.7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细胞凋亡
2.4.2 氧化应激下内皮细胞的蛋白组
2.4.3 差异蛋白的功能富集分析
2.4.4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x-LDL刺激下内皮细胞的亚硝基化修饰酶研究
3.1 引言
3.2 试剂与耗材
3.2.1 试剂与耗材
3.2.2 主要仪器
3.2.3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内皮细胞培养
3.3.2 NO定量检测
3.3.3 Real-time PCR
3.3.4 Western blot
3.4 结果与讨论
3.4.1 NO含量与eNOS表达量检测
3.4.2 总亚硝基化蛋白水平检测
3.4.3 GSNOR表达量检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x-LDL刺激下内皮细胞亚硝基化蛋白组的定量研究
4.1 引言
4.2 药品与试剂
4.2.1 试剂与耗材
4.2.2 主要仪器
4.2.3 色谱柱
4.2.4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内皮细胞培养
4.3.2 蛋白提取和浓度测定
4.3.3 蛋白酶解
4.3.4 亚硝基化肽段的富集
4.3.5 iTRAQ标记
4.3.6 nanoLC-MS/MS分析
4.3.7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亚硝基化位点的鉴定
4.4.2 亚硝基化蛋白的相对定量
4.4.3 亚硝基化蛋白的功能富集
4.4.4 亚硝基化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
4.4.5 亚硝基化肽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ox-LDL刺激下内皮细胞硫酸乙酰肝素的表征
5.1 引言
5.2 药品与试剂
5.2.1 试剂与耗材
5.2.2 主要仪器
5.2.3 色谱柱
5.2.4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5.3 实验方法
5.3.1 内皮细胞培养
5.3.2 荧光检测
5.3.3 硫酸乙酰肝素的提取和纯化
5.3.4 LC-MRM MS分析
5.3.5 电泳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硫酸乙酰肝素的荧光检测
5.4.2 硫酸乙酰肝素的结构表征和含量测定
5.4.3 硫酸乙酰肝素的分子量表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ox-LDL刺激下内皮细胞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蛋白的研究
6.1 引言
6.2 药品与试剂
6.2.1 试剂与耗材
6.2.2 主要仪器
6.2.3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6.3 实验方法
6.3.1 蛋白组芯片
6.3.2 BLI测定
6.3.3 免疫共定位
6.3.4 细胞凋亡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蛋白的筛选
6.4.2 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蛋白的验证
6.4.3 关键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蛋白的筛选
6.4.4 硫酸乙酰肝素对胎球蛋白内吞的影响
6.4.5 脱硫酸肝素与胎球蛋白的结合
6.4.6 非抗凝肝素的保护作用
6.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学术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705767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内皮功能与心血管系统综述
1.1.1 NO功能与氧化应激
1.1.2 内皮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1.1.3 ox-LDL的促动脉粥样硬化效应
1.2 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组分析
1.2.1 生物质谱仪
1.2.2 质谱的碎裂方式
1.2.3 基于质谱的蛋白组定量研究方法
1.2.4 蛋白组的质谱分析策略
1.3 翻译后修饰
1.3.1 翻译后修饰的种类
1.3.2 翻译后修饰的功能
1.3.3 翻译后修饰的分析策略
1.4 亚硝基化修饰
1.4.1 亚硝基化的特点
1.4.2 亚硝基化与去亚硝基化
1.4.3 亚硝基化蛋白的功能
1.4.4 亚硝基化的分析方法
1.5 内皮糖萼
1.5.1 糖萼的结构
1.5.2 糖萼的功能
1.5.3 糖胺聚糖的常用研究方法
1.5.4 糖胺聚糖与蛋白的相互作用
1.6 论文大纲
第二章 ox-LDL刺激下内皮细胞的定量蛋白组学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试剂与耗材
2.2.2 主要仪器
2.2.3 色谱柱
2.2.4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内皮细胞培养
2.3.2 细胞凋亡试验
2.3.3 数据统计
2.3.4 蛋白酶解和TRAQ标记
2.3.5 一维高pH反相色谱离线分离
2.3.6 nanoLC-MS/MS分析
2.3.7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细胞凋亡
2.4.2 氧化应激下内皮细胞的蛋白组
2.4.3 差异蛋白的功能富集分析
2.4.4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x-LDL刺激下内皮细胞的亚硝基化修饰酶研究
3.1 引言
3.2 试剂与耗材
3.2.1 试剂与耗材
3.2.2 主要仪器
3.2.3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内皮细胞培养
3.3.2 NO定量检测
3.3.3 Real-time PCR
3.3.4 Western blot
3.4 结果与讨论
3.4.1 NO含量与eNOS表达量检测
3.4.2 总亚硝基化蛋白水平检测
3.4.3 GSNOR表达量检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x-LDL刺激下内皮细胞亚硝基化蛋白组的定量研究
4.1 引言
4.2 药品与试剂
4.2.1 试剂与耗材
4.2.2 主要仪器
4.2.3 色谱柱
4.2.4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内皮细胞培养
4.3.2 蛋白提取和浓度测定
4.3.3 蛋白酶解
4.3.4 亚硝基化肽段的富集
4.3.5 iTRAQ标记
4.3.6 nanoLC-MS/MS分析
4.3.7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亚硝基化位点的鉴定
4.4.2 亚硝基化蛋白的相对定量
4.4.3 亚硝基化蛋白的功能富集
4.4.4 亚硝基化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
4.4.5 亚硝基化肽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ox-LDL刺激下内皮细胞硫酸乙酰肝素的表征
5.1 引言
5.2 药品与试剂
5.2.1 试剂与耗材
5.2.2 主要仪器
5.2.3 色谱柱
5.2.4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5.3 实验方法
5.3.1 内皮细胞培养
5.3.2 荧光检测
5.3.3 硫酸乙酰肝素的提取和纯化
5.3.4 LC-MRM MS分析
5.3.5 电泳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硫酸乙酰肝素的荧光检测
5.4.2 硫酸乙酰肝素的结构表征和含量测定
5.4.3 硫酸乙酰肝素的分子量表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ox-LDL刺激下内皮细胞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蛋白的研究
6.1 引言
6.2 药品与试剂
6.2.1 试剂与耗材
6.2.2 主要仪器
6.2.3 缓冲液及流动相的配制
6.3 实验方法
6.3.1 蛋白组芯片
6.3.2 BLI测定
6.3.3 免疫共定位
6.3.4 细胞凋亡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蛋白的筛选
6.4.2 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蛋白的验证
6.4.3 关键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蛋白的筛选
6.4.4 硫酸乙酰肝素对胎球蛋白内吞的影响
6.4.5 脱硫酸肝素与胎球蛋白的结合
6.4.6 非抗凝肝素的保护作用
6.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学术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705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7057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