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9 20:29
本文关键词: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VTE发生的高危因素。探索国际常用的两种风险评估模型(Caprini模型及Padua模型)在评估住院患者VTE发生风险方面的有效性。探索Caprini模型与VTE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建立适合我国住院患者的VTE风险评估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煤炭总院及朝阳医院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煤炭总院及朝阳医院确诊为VTE的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纳入标准:确诊为VTE的患者,且年龄≥18周岁、住院时间≥2天。排除标准:为达到治疗VTE目的而入院的患者。确诊方法:深静脉血栓(Deep veinthrombosis,DVT)通过静脉彩超、静脉造影确诊;肺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通过螺旋CTA、肺动脉造影、核素肺通气或灌注扫描确诊。最初共有387例患者确诊为VTE,其中100例患者因条件不符被排除,包括:为达到治疗VTE目的而入院的患者65人,住院时程不足2天的32人,年龄小于18周岁的3人。最终,287例患者为住院期间发生VTE的患者,被纳入研究。1.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入院科室、入院时间、住院时程、VTE危险因素、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2.分析VTE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3.应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及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随访研究:由研究对象或其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门诊和住院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0±9(24-36)个月,所有病例均随访至2014年12月31日。随访内容:患者出院后VTE复查情况(相关影像学结果:静脉彩超、静脉造影、螺旋CTA、肺动脉造影、核素肺通气或灌注扫描),患者出院后是否继续服用抗凝药及服用时长,患者疾病转归(痊愈、复发),患者是否死亡及死亡原因。在287例VTE患者中,11例患者因非VTE因素死亡,16例患者失访,最终成功随访260例患者。观察起点为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E的时间。终点事件为患者VTE的复发(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生存时间为观察起点到终点事件出现的时间长度。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描述。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计数资料应用频率与百分比描述。应用频率与百分比描述VTE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模型在评估住院患者VTE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模型在评估内外科患者VTE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应用Kaplan Meier方法估计由Caprini模型分出的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36个月内VTE复发时间,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87例患者中,92例(32.1%)患者仅患有DVT,93例(32.4%)患者仅患有PTE,102例(35.5%)患者同时患有DVT及PTE。2.287例患者中,155例为内科患者,132例为外科患者。3.患者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99岁,中位年龄为66岁。4.女性患者146例(51.0%),男性患者141例(49.0%),男:女=1:1.04。5.患者BMI最小者为16kg/m2,最大者为40kg/m2,中位BMI为25kg/m2。6.VTE患者危险因素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BMI25 kg/m2120例(63.2%),蛋白C或蛋白S缺乏32例(52.4%),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9例(50%),长期卧床136例(47.4%),严重肺部疾病132例(46.0%)。7.与Padua评分表相比,Caprini模型评估住院患者VTE发生风险更为有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8.与外科患者相比,Padua模型评估内科患者VTE发生风险更为有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得分内科患者4.43±2.65,外科患者4.42±2.83,P=0.962)9.与内科患者相比,Caprini模型评估外科患者VTE发生风险更为有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得分内科患者6.68±3.27,外科患者7.84±3.45,P=0.004)。10.260例随访患者中,15例患者初次诊断为VTE后没有服用任何抗凝药物,48例患者诊断为复发性VTE,复发率为18.5%。其中极高危患者的复发率最高(29.0%),其次为高危患者(6.5%),低中危患者无VTE复发。此48例患者中,45例患者复发性VTE发生于停止抗凝治疗后,3例患者在初次诊断为VTE后,没有服用任何抗凝药物。用Kaplan Meier方法估计由Caprini模型分出的四组人群的36个月内的VTE复发时间。从生存曲线可以看出,与其他三组相比,极高危患者VTE复发风险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1.住院患者VTE的高危因素包括:BMI25kg/m2,蛋白C或蛋白S缺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长期卧床,严重肺部疾病。2.在评估住院患者VTE发生风险方面,Caprini模型优于Padua模型。3.Caprini模型评估外科患者VTE发生风险较内科患者更为有效。4.在我国,凝血酶原20210A突变及因子V leiden突变的发生率远低于西方国家,Caprini模型中这些分值的赋予,还需根据我国人种特点进行调整。5.在预测VTE复发风险时,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也可能是有用的。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VTE复发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3.6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4
- 第1章 临床研究14-38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6
- 1.1.1 研究对象14
- 1.1.2 研究方法14-15
- 1.1.3 统计学分析15-16
- 1.2 结果16-26
- 1.2.1 VTE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16-19
- 1.2.2 VTE患者的危险因素19-22
- 1.2.3 两种模型评估住院患者VTE发生风险的有效性22-24
- 1.2.4 Caprini模型与VTE复发之间的关系24-26
- 1.3 讨论26-32
- 1.3.1 VTE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26-30
- 1.3.2 两种模型评估住院患者VTE发生风险的有效性30-31
- 1.3.3 Caprini模型与VTE复发之间的关系31-32
- 1.3.4 Caprini模型的缺陷性32
- 1.3.5 展望32
- 参考文献32-38
- 第2章 综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防治进展38-54
- 2.1 VTE的概念38-39
- 2.2 VTE流行病学特点39
- 2.3 VTE形成的原因39-40
- 2.4 VTE的症状及体征40-42
- 2.5 VTE的诊断方法42-44
- 2.6 VTE的治疗进展44-46
- 2.7 VTE的预防进展46-50
- 2.8 总结50
- 参考文献50-54
- 结论54-55
- 致谢55-56
- 导师简介56-57
- 作者简介57-58
- 学位论文数据集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艳平,王辰;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年05期
2 洪跃玲;杨相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4年35期
3 黄彬,陈茶,钟武平;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浆部分抗凝物质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798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