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双达标”医疗模式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评估
本文关键词:“医患双达标”医疗模式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医患双达标”医疗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的应用效果,为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其它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达标率提供实用、有效的临床管理模式。方法:2014年9月—2015年9月招募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门诊就诊的2,3级高血压患者300例。依据患者就诊日期的单双日依次入组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完成全部研究的患者共283例,其中干预治疗组146例,常规治疗组137例。两组患者均由临床医师制定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并4周、12周、24周到门诊随访;其中临床医师使用“健康达标手册”对干预治疗组患者进行教育,告知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的达标值,同时高血压管理专员对患者进行的电话随访和教育。临床医生仅给予常规治疗组患者口头的高血压健康教育。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体重指数)、高血压伴随临床疾患、平均血压值、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尿酸)、Hcy(同型半胱氨酸)、m Alb(尿微量白蛋白)均无明显差异(P0.05)。(2)干预治疗组患者经过24周的管理平均收缩压下降19.66mm Hg、平均舒张压下降12.20mm Hg,2、3级度高血压患者显著减少;第24周干预治疗组患者血压与自身基线及管理后24周的常规治疗组平均血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在管理24周后上升至74.66%,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24周的5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干预治疗组在管理24周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均值与常规治疗组及基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管理24周后干预治疗组患者在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均值与自身基线及常规治疗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4)干预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在管理24周后戒烟(16.00%和4.65%)、限酒(10.52%和3.84%)与吸烟量减少(68.00%和44.19%)、饮酒量减少(64.90%和46.15%)的患者比例上升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第24周干预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的运动量3次/周且每次30min的患者明显增加(50.68%和36.49%)、每日进食食盐量有所减少的患者明显增加(70.54%和47.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中随机各抽取45名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本次研究的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结论:“医患双达标”模式可以进一步降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血压控制率,同时降低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高血压 疾病管理 健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4.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0-11
- 前言11-14
- 1 对象与方法14-18
- 1.1 研究对象14
- 1.2 纳入标准14
- 1.3 排除标准14-15
- 1.4 研究材料15
- 1.5 方法15-16
- 1.6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16-17
- 1.7 统计学方法17-18
- 2 结果18-24
-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18
- 2.2 两组患者血压管理情况比较18-21
- 2.3 两组患者生化值比较21
- 2.4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变化比较21-22
- 2.5 高血压防治知识及满意度的调查22-24
- 3 讨论24-28
- 4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3
- 综述33-40
- 参考文献37-40
- 附录40-46
- 致谢46-47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47-48
- 个人简历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临床医学[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2年02期
2 华卉;余正;;药物经济学评价在疾病管理应用中的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年05期
3 周峰,宋桂香,许慧慧;疾病共存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4 马赛;;疾病管理在中国的前景[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6年03期
5 夏慧;李海涛;胡笑霞;;疾病管理国际应用现状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08期
6 姚崇华;;疾病管理实施过程概述[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年03期
7 ;企业医务室—健康管理新模式[J];人力资源;2007年22期
8 华卉;余正;;美、英疾病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医药;2009年05期
9 张进军;王文清;邓永安;樊闯;叶美英;朱珊;李小娟;朱小珊;;老年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模式实践及探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10 张阅;吴建国;卢建华;尹颖;;国外健康管理对我国疾病管理的启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立杰;李艳云;;二级医院中青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管理的效果观察[A];第15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张晓梅;徐溟;周文悦;刘昊静;桑小红;韩雅静;秦迎迎;;心内科护士在冠心病疾病管理中的作用[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蒋天武;;朝晖街道《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等级评定》的应用体会[A];2012年浙江省社区医师大会暨社区卫生服务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蒋天武;;朝晖街道《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等级评定》的应用体会[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唐新华;;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计划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朝晖街道《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等级评定》的应用体会[A];2012年浙江省全科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黄建始;王煜;;健康管理研究[A];2009-201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治办公室研究员 姚崇华 本报记者 吴卫红 整理;从病例管理到疾病管理[N];健康报;2011年
2 北京安贞医院 姚崇华;疾病管理要系统推进[N];健康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卉;林曙光:开创疾病管理新思维[N];医药经济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颖;疾病管理:探索终身医疗服务[N];科技日报;2013年
5 李颖;国内首个“社区疾病管理模式培训项目”谅解备忘录在京签订[N];科技日报;2008年
6 金永红;社区疾病管理不是啥病都管[N];健康报;2006年
7 记者 于亚军;我区开展特殊重大疾病管理试点工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8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吴永健;心脏支架与“院外疾病管理系统”[N];光明日报;2013年
9 康琦;疾病管理渐成行业发展新潮[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郑灵巧;专家“开方”:健康管理+疾病管理[N];健康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峰;“医患双达标”医疗模式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评估[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孙成霞;江西大宇学院重大卫生疾病应急管理方案设计[D];南昌大学;2010年
3 史海龙;伊犁州某三甲医院1999年-2008年住院病人疾病谱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芦坤;疾病教育平台在医疗行业市场推广中的作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5 王舒云;2003年~2011年临沂市某医院住院儿童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及其应对策略[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医患双达标”医疗模式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379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