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再入院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20:02

  本文关键词: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再入院风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导管消融 再入院风险


【摘要】:背景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发生时,由于房室收缩的不协调而导致心脏左室射血功能下降,并逐步导致心力衰竭(心衰),而在心衰患者,由于患者左室舒张末压升高,进而引起左房收缩末压升高,更易导致房颤的产生,因此,房颤与心衰可互为因果,常常相互促进疾病进展。此类患者常因房颤和心衰反复发作而住院,能控制房颤发作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潜在降低心肌收缩力的风险,不利于心衰的治疗,而导管消融作为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新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目的探讨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与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患者的左室功能情况,左房重构情况,再入院的风险及原因分析。方法选取自2012年至2014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32例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2例采用了导管消融治疗作为导管消融组,60例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了规范的心衰治疗。随访两年,随访的内容包括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浆脑钠肽、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等。比较导管消融组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组在心功能情况、左室重构、左房重构、再入院风险之间的差异。所有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导管消融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组在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基线生化指标,包括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血脂水平、血浆心肌酶、血浆脑钠肽方面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导管消融组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组相比在首次入院治疗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房直径(LAD)、E峰/A峰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2年后,导管消融组左室射血分数和E峰/A峰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组(均P0.05),导管消融组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左房直径低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组(均P0.05)。对再入院风险的分析表明,导管消融组全因再入院风险低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组(P0.05),不仅是心律失常再入院风险低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组(P0.05),非心律失常再入院风险也同样低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组(P0.05)。结论对于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导管消融治疗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改善左室重构,改善左房重构,并能降低患者再入院风险。
【关键词】: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导管消融 再入院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75;R541.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10-11
  • 前言11-13
  • 对象与方法13-18
  • 结果18-26
  • 讨论26-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5
  • 综述部分 房颤的治疗进展及展望35-50
  • 参考文献45-50
  • 个人简历及所发表论文情况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tabile G.;Bertaglia E.;Senatore G. ;黎一兵;;导管消融治疗药物难治性房颤患者: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Z1期

2 马长生;刘兴鹏;;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08期

3 刘小青;;有关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争论[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年02期

4 马长生;;导管消融治疗在心房颤动治疗中定位的转变[J];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06期

5 江洪;吴钢;;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8年01期

6 吴立萱;屈百鸣;车贤达;俞坚武;王长华;;导管消融治疗老年人心房颤动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08年10期

7 马长生,刘兴鹏,董建增;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地位与前景(上)[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年21期

8 张文龙;李红昕;;经皮心房导管消融治疗房颤[J];山东医药;2008年15期

9 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心房颤动的经导管消融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9期

10 胡大一;;全国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概况[J];起搏与心脏;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从新;;中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注册研究十年回顾[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菊香;胡建新;洪葵;俞建华;陈琦;鲍慧慧;吴延庆;程晓曙;;完全零透视下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3 杨东辉;高连君;杨延宗;张树龙;夏云龙;丛培欣;尹晓盟;王莹琦;林治湖;;选择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基本情况的七年变化趋势[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马长生;;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适应证[A];200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孙英贤;;心房颤动的经导管消融治疗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6 林劲;张敬文;吴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李阳;于波;赵卫华;庞雪峰;程颖;王国峰;李敏;胡健;齐国先;;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长期随访结果[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英贤;邹德玲;李铁军;耿宁;张贺;孙兆青;刘兴利;李晓东;牛铁生;;心房颤动的经导管消融治疗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9 汤日波;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方冬平;郝蓬;龙德勇;喻荣辉;胡福莉;卢春山;刘晓惠;;心房颤动合并糖尿病经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舒茂琴;钟理;冉擘力;;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早室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陈铮;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技术日臻完善[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赵娟;经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应洪舒;全面看待导管消融治疗三大问题[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罗刚;热前景最有可能攻克房颤[N];健康报;2006年

5 朱国旺;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成功率达九成[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徐述湘;辨证施救 减少猝死风险[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何华邋马长生;房颤不能转复要抗凝[N];健康报;2007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卢晓娣;心房颤有了专病门诊[N];健康时报;2004年

9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 黄从新;消融治房颤的三大困惑[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中;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与导管消融治疗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马长生;超声能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皮强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其导管消融治疗的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桐;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再入院风险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高明;外科消融与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4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564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2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