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症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症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抗凝蛋白 基因缺陷 遗传性 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 错义突变 抗凝蛋白C 抗凝蛋白C缺陷症 静脉血栓 无义突变 抗凝蛋白S 抗凝蛋白s缺陷症
【摘要】:第一部分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症在VTE人群中的发病率目的:探讨抗凝蛋白缺乏率和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症在VTE人群中的发病率方法:收集277例临床上急慢性VTE患者的外周血。分别采用凝固法和发色底物法检测两组的抗凝蛋白活性(Antithrombin activity,AT:A;Protein S activity,PS:A;Protein C activity,PC:A)。对抗凝蛋白活性较低者进行外周血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对蛋白结构有影响的基因突变。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全部VTE患者中三种抗凝蛋白缺乏率和相应的基因缺陷率。结果:277例VTE病例中发现:AT、PC、PS活性缺乏率分别为16.00%、17.45%、17.09%,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症(Antithrombin deficiency,HACPD)发生率分别为ATD1.5%、PCD6.2%、PSD0.7%。结论:VTE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三种抗凝蛋白活性缺乏率和基因缺陷率都明显高出10倍以上,说明HACPD是VTE发病的高危因素。第二部分新杂合点错义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蛋白c缺陷症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探讨新杂合点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蛋白c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分析一临床血栓病例,抽提外周血DNA并做PCR扩增及核酸序列分析,构建野生型质粒(PC wt)和突变型质粒(PC-c.1157 TC),将质粒瞬时转染入hek-293t细胞内进行体外表达,rt-PCR观察突变pc在转录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印迹检测质粒转染后细胞裂解液中PC抗原以及细胞外液分泌的PC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C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细胞免疫荧光验证质粒成功转染入HEK-293T细胞,rt-pcr:突变型质粒的m RNA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western印迹检测:PC-c.1157 TC质粒转染细胞裂解液中PC蛋白和PC wt质粒转染细胞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突变型质粒蛋白表达有上调趋势;细胞外液中野生型质粒转染细胞分泌的PC多于突变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示:PC突变体质粒转染细胞表达的目的蛋白在内质网中聚集明显增加。结论:新杂合错义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蛋白C缺陷症的分子机制为PC在内质网内滞留,导致胞外PC分泌量减少,活性降低。第三部分新发无义突变致抗凝蛋白S缺陷症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探讨新杂合点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蛋白S(Protein S,PS)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分析一临床血栓病例并做家系调查,抽提外周血DNA并做PCR扩增及核酸序列分析,构建野生型质粒(PS wt)和突变型质粒(PS-c.1771 del A),将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rt-PCR观察突变PS在转录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质粒转染后细胞裂解液中PS的表达量,Elisa检测观察质粒转染细胞外液分泌的PS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S在高尔基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在PROS1基因上发现一新发的无义突变PS-c.1771 del A,家系调查显示本研究病例为一遗传性抗凝蛋白S缺陷症家系,野生型质粒转染细胞裂解液中m RNA和PS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突变型质粒转染细胞,Elisa检测到野生型质粒转染细胞外液分泌的PS显著多于突变型,激光共聚焦也进一步显示突变型质粒转染细胞的PS表达量明显少于野生型,突变质粒内的PS在高尔基体内的聚集明显少于野生型质粒表达蛋白。结论:本病例先证者患遗传性抗凝蛋白S缺陷症的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突变导致PS表达下降、分泌障碍,而后抗凝功能减弱,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关键词】:抗凝蛋白 基因缺陷 遗传性 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 错义突变 抗凝蛋白C 抗凝蛋白C缺陷症 静脉血栓 无义突变 抗凝蛋白S 抗凝蛋白s缺陷症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3.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9-11
- 绪论11-13
- 第一部分 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症在VTE人群中的发病率13-21
- 对象与方法13-17
- 结果17-19
- 讨论19-21
- 第二部分 新杂合点错义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蛋白c缺陷症的分子机制研究21-39
- 对象与方法21-33
- 结果33-37
- 讨论37-39
- 第三部分 新发无义突变致抗凝蛋白S缺陷症的分子机制研究39-58
- 材料与方法39-46
- 实验结果46-56
- 讨论56-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4
- 附录64-65
- 致谢65-67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芦璐,房淑欣,高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临床研究[J];医师进修杂志;2005年19期
2 高阳;芦璐;;抗凝蛋白缺陷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5年11期
3 魏旭倩;王学锋;王鸿利;;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症与静脉血栓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4 芦琳;王秀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05年06期
5 陈昀,纪春岩,朱媛媛,郭农建;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与纤溶功能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4年06期
6 芦璐;宗俊学;房淑欣;;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蛋白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芦璐;侯明;房淑欣;欧东仁;韩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临床研究[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芦璐;侯明;房淑欣;欧东仁;韩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临床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郑昌成;吴竞生;;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蛋白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春梅;中国静脉血栓患者活化蛋白C抵抗(APC-R)和抗凝蛋白缺陷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原发性与继发性危险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2 邸平;中国易栓人群抗凝蛋白缺陷与血栓形成易感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3 古丽尼格尔·吾布力;新疆地区维、汉两民族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检测及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4 方碧晴;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症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分子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79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57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