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
本文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与青年、中年患者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治疗策略、血管病变情况、并发症、院内结局上的不同,探讨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从而为今后老年AMI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潜在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因AMI就诊于我院患者共计776例病例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青年组(45岁)100例,中年组(45~64岁)399例,老年组(≥65岁)277例。通过老年组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治疗策略、血管病变情况、并发症、院内结局上与青年组、中年组进行比较,分析老年组临床特征,同时对老年组院内死亡这一结局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老年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老年组女性的比例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01),老年组的高血压比例高于中年组(P0.001)。老年组吸烟、血脂异常比例低于中年组及青年组(P0.001)。老年组肺淤血(KillipⅡ-Ⅳ级)程度较中年组重(P=0.007)。(2)老年组在心电图窦性节律比例上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01;P0.001)。在房室传导阻滞上,老年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年组(P=0.004),而在房颤、室颤/室速上,老年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3)老年组TG、TC、LDL-C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的血清水平(P0.05),而在APOA1和APOB水平上,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在血清HDL-C水平上,只有老年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中年组(P=0.003)。(4)老年组行急诊PCI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中年组(P=0.018),而在入院治疗家属拒绝手术比例上,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21)。老年组在单支病变比例上明显少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01;P=0.003),而在双支和三支病变比例上,明显多于青年组(P0.001)。在支架直径上,老年组患者支架直径明显小于青年组患者(P0.001),老年组在血栓发生、临时起搏器植入比例上明显低于青年组(P=0.003;P0.001),而在术中发生低血压比例高于青年组(P0.001)。老年组在呋塞米和螺内酯的使用上明显高于青年组(P=0.008;P=0.011)。(5)老年组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室颤/室速、保守治疗为老年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老年组AMI患者男性、吸烟、血脂异常比例低于中年组及青年组,高血压、房颤、室颤比例高于青年组,肺淤血、房室传导阻滞比例高于中年组。(2)老年组AMI患者在拒绝再灌注治疗比例上高于中年组;年龄因素可能不会影响PCI手术成功率。(3)老年组AMI患者冠脉病变以双支、三支血管病变为主,冠脉阻断原因可能多为动脉粥样硬化逐步病变所致,这可能与老年组高血压比例高有关。青年组AMI患者冠脉病变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冠脉阻断原因可能多为冠脉血栓所致,这可能与青年组吸烟、血脂异常有关。(4)老年组AMI患者其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老年组AMI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室颤/室速、保守治疗为老年组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2.22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3-4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2
- 1 对象与方法12-15
- 2 结果15-24
- 3 讨论24-30
- 4 结论30-31
- 5 研究局限31-32
- 参考文献32-37
- 综述37-49
- 参考文献44-49
- 致谢49-51
- 作者简介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osengren A.;Wallentin L.;Simoons M. ;杨海涛;;心血管危险因素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01期
2 ;提升国人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水平[J];河南医学研究;2008年04期
3 赵艳丽;;痴呆的血管危险因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4 陈宏;刘永平;孙堂胜;马建芳;李春雨;马晔;;某部军队飞行人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5 薛竟宜 ,杜国庆;血管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1期
6 郑刚;心血管危险因素整体调整概念及意义[J];华夏医学;2002年04期
7 胡立;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转诊和学校普查确诊的高血压儿童后果的对比[J];天津医药;2004年09期
8 胡立;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转诊和学校普查确诊的高血压儿童后果的对比[J];天津医药;2005年04期
9 管绯;范文英;周洪萍;胡洪磊;;社区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效果研究[J];临床荟萃;2007年21期
10 刘娜;;在职公务员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情况之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悦蕾;唐丹;叶小平;刘建群;姚媛媛;文瑞莲;朱轼;张廷杰;;成都地区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状及变化[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2 厉世培;陈华军;;40岁以上干部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白小涓;韩璐璐;刘静;吴兵;于凯;张钰淼;单锦华;;健康人群肾功能的随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徐素美;;不同职业人群2010-2012年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分析[A];2012年浙江省全科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宋青青;;男性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王海燕;胡丹;王雨生;张鹏;宋宏鲁;;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A];第十四届西北五省眼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新;王艳淑;王纪佐;;胼胝体梗死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敏;张文高;郑广娟;刘龙涛;殷镜海;王姗姗;刘美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筱雯;艾华;张宝慧;阮伟;赵磊;陈志民;刘晓鹏;谢岚;;减体重对肥胖或超重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A];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北京康复医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华;林从全;杨亮;邓木英;;2003和2008年三明市三元区公务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实习生范荣义;专家强调科学减肥[N];科技日报;2002年
2 记者 孙国根;专家呼吁管理好血管危险因素[N];健康报;2012年
3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副教授 钱岳晟;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靠自己[N];家庭医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静;血管危险因素及脑缺血对老年性痴呆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2 孙冬;用功能磁共振研究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认知损害的脑生化代谢及血脑屏障改变[D];武汉大学;2014年
3 赵艳芳;C反应蛋白种族差异的Meta分析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2 殷小红;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谷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D];遵义医学院;2016年
4 宋青青;中老年男性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5 王倩;超重及肥胖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6 龙吟;皮质下缺血性抑郁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认知损害和脑白质微结构损害[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杨静;中老年人群中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关系的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2年
8 方毅;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9 袁桂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10 陈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02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60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