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1 13:07

  本文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恢复时间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后并发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以及房室传导阻滞恢复的时间,并对影响其恢复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确诊的118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及随访时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以及房室传导阻滞恢复的时间,并分析影响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4.40%。其中发生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共4例,发生率为0.34%,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共48例,发生率为4.06%。在上述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52例患者中死亡患者数为6例,病死率为11.5%。(2)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8h)可自行恢复,部分患者病情危重,合并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安装临时起搏器,本次研究中共有14例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其中0人植入永久起搏器。(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无关(P均0.05),与是否接受血管再通治疗及血管病变支数有关。结论:(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考虑与房室结的双重血供和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有关。(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传导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短期内(8h)可恢复,部分病情危重、合并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临时起搏器;(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能不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4)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可能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无关;(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合并二度II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可能与是否开通闭塞的冠脉、病变冠脉支数有关。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恢复时间 临床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2.22;R541.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前言11-13
  • 第2章 综述13-26
  • 2.1 病因及发生率13-17
  • 2.2 与犯罪血管的关系17-18
  • 2.3 治疗18-22
  • 2.3.1 密切监护,,治疗基础疾病18-19
  • 2.3.2 药物治疗19-20
  • 2.3.3 临时起搏器植入治疗20-22
  • 2.4 预后22-24
  • 2.5 结语24-26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26-28
  • 3.1 一般资料26
  • 3.2 方法26-28
  • 第4章 结果28-33
  • 4.1 发生率及病死率28
  • 4.2 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及临时起搏器植入的必要性28-30
  • 4.3 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30-33
  • 4.3.1 恢复时间与一般临床特征的关系30-31
  • 4.3.2 恢复时间与是否开通血管的关系31
  • 4.3.3 恢复时间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31-33
  • 第5章 讨论33-36
  • 5.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的分析33
  • 5.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的分析..2333-34
  • 5.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与开通冠脉的分析34
  • 5.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并发房室传导阻滞与植入起搏器的分析34-36
  • 第6章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2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培文;低血钾致房室传导阻滞8例报告[J];中国乡村医药;2000年12期

2 吴志武;低血钾致房室传导阻滞6例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黄丹平,李民,佟秋艳;睡眠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1年04期

4 梁荣,高云燕,袁杰慧;癔病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年01期

5 陈粤丽 ,张骏诚 ,谷青 ,师艳 ,毛永惠~~;拔牙诱发房室传导阻滞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6 吴智勇,郑茵,李娥卿;低血钾性房室传导阻滞6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4期

7 李艳梅;服用中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一例[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晋巍;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2例报告[J];辽宁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9 梅峰;3∶1房室传导阻滞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伪3∶2房室传导阻滞一例[J];临床内科杂志;2004年07期

10 郭丽娟,张颖轩;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并4相阻滞1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跃秀;张贤萍;;低血钾致房室传导阻滞28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何方田;尹小妹;吕钽;;房室传导阻滞诊断热点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钱跃秀;张贤萍;;低血钾致房室传导阻滞28例分析[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海澄;昃峰;;遗传性房室传导阻滞[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5 刘广臣;宋美;史英英;李德胜;;房室传导阻滞心电信号的聚类和判别分析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何方田;尹小妹;赵林水;李成;邵锦芳;;房室传导阻滞诊断热点问题[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侯爱洁;段娜;侯培培;李佳进;李占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急性及亚急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价值[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吴晓卯;于霞;;特殊类型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李正安;唐凤琴;方天富;王平;郭明;鲁勇;郭航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及预后[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杜修海;胡治琦;杜淑兰;张卫泽;;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房室传导阻滞[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海波;“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何病[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代巧;心脏为何开慢车[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夏开屏;心脏为何开慢车?[N];大众卫生报;2006年

4 代巧;心脏为何开慢车[N];中国石油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刘克雄;心脏起搏器 让生命之舟继续远航[N];黄石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永静;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2 蒋鹏;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迟发房室传导阻滞相关因素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卢炯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后在房室传导阻滞模型中的治疗探索[D];汕头大学;2011年

4 董雄剑;房室传导阻滞模式小鼠的建立[D];同济大学;2006年

5 王斐;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儿童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中的应用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赵华山;UT-B基因敲除小鼠发生进展型房室传导阻滞机制的初步探讨[D];延边大学;2007年

7 张奇峰;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移植构建房室间电传递新通道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初步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8 时向民;间断放电法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探讨[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604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604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