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右冠与左回旋支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8-10 08:38

  本文关键词:右冠与左回旋支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右冠状动脉 左回旋支 梗死相关动脉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出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病变导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区别。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入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88例患者,所有病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分为右冠状动脉组与左回旋支组,分析得出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临床方面的区别。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血压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心功能比较:左回旋支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较差,P0.05。3.心电图:右冠状动脉组ST段抬高(ⅢⅡ)、ST段抬高(ⅢⅡ)合并ST压低(a VLⅠ)、V4R导联ST段抬高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分别为287(94.4%)、260(85.5%)、120(39.4%)、52(17.1%),左回旋支组分别为34(40.4%)、3(3.6%)、3(3.6%)、1(1.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回旋支组ST段抬高(ⅡⅢ)、V5、V6 ST段抬高、V7-9 ST段抬高、a VR导联ST段压低,及Ⅰ、a VL导联ST段抬高分别为50(59.6%)、62(73.8%)、17(20.2%)、72(85.7%),右冠状动脉组分别为17(5.6%)、18(6.0%)、3(1.0%)、29(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对判断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89.4%;V4R导联ST抬高对判断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的特异性为96.4%、阳性预测值为97.7%;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判断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的特异性为90.5%,阳性预测值为98.1%。ST段压低a VLⅠ对判断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89.5%,阳性预测值为98.1%。ST段抬高ⅡⅢ对判断左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59.6%、特异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74.6%、阴性预测值为89.4%。a VR导联ST段压低对判断左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71.3%、阴性预测值为95.8%。5.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回旋支组为46(54.7%),而右冠状动脉组为93(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30天死亡率:左回旋支组为9(10.7%),右冠状动脉组为1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组伴与不伴右室梗死患者分别为8(6.7%)、4(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多数由右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少数由回旋支病变导致。2.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ⅢⅡ),ST段抬高(ⅢⅡ)合并ST压低(a VLⅠ),V4R导联ST段抬高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对于判断右冠状动脉病变有很高的价值。a VR导联ST段压低,ST段抬高(ⅡⅢ)合并V5、V6导联ST段抬高对于判断左回旋支病变有很高的价值。3.左回旋支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较差、左室射血分数较低及30天死亡率较高。合并右室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差30天死亡率较高。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 左回旋支 梗死相关动脉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2.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ct6-11
  • 缩略语/符号说明11-13
  • 前言13-20
  • 研究现状、成果13-18
  • 研究目的、方法18-20
  • 1 对象和方法20-26
  • 1.1 一般资料20
  • 1.2 入选标准20-21
  • 1.3 排除标准21
  • 1.4 术前21-25
  • 1.4.1 一般情况及既往病史21-22
  • 1.4.2 实验室检查22-23
  • 1.4.3 心电图检查23-24
  • 1.4.4 冠脉造影检查24
  • 1.4.5 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24
  • 1.4.6 患者30天死亡率24
  • 1.4.7 术前用药24-25
  • 1.5 术中25
  • 1.6 术后25-26
  • 1.6.1 术后用药25
  • 1.6.2 术后实验室检查25-26
  • 1.7 统计处理26
  • 2 结果26-34
  •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对比26-27
  • 2.2 患者入院时心功能分级比较27-28
  • 2.3 冠脉造影结果28
  • 2.4 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电图比较28-30
  • 2.5 心电图ST段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30-31
  • 2.6 两组患者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31
  • 2.7 两组患者30天死亡率比较⺌例(%)⺗31-32
  • 2.8 右冠状动脉组合伴与不伴右室梗死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32
  • 2.9 右冠组伴与不伴右室梗死患者心电图比较32-33
  • 2.10 右冠组伴与不伴右室梗死患者心脏彩超比较33
  • 2.11 右冠组伴与不伴右室梗死患者30天死亡率比较33-34
  • 3 讨论34-47
  • 3.1 左回旋支组入院时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较右冠状动脉组差35-36
  • 3.2 两组患者在多支血管病变方面差异36
  • 3.3 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变化36-38
  • 3.4 两组患者患者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8-39
  • 3.5 右冠状动脉组与左回旋支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9-40
  • 3.6 心电图ST段变化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40-45
  • 3.6.1 ST段抬高Ⅲ>Ⅱ对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40-41
  • 3.6.2 ST段抬高Ⅱ>Ⅲ对左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41
  • 3.6.3 心电图V4R导联ST段抬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41-42
  • 3.6.4 V5、V6导联ST段抬高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42
  • 3.6.5 Ⅰ、aVL导联ST段抬高判断梗死相关动脉42-43
  • 3.6.6 心电图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43
  • 3.6.7 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43
  • 3.6.8 心电图ST段压低aVL>Ⅰ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43-44
  • 3.6.9 心电图各导联不同组合之间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44-45
  • 3.7 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组患者30天死亡率45
  • 3.8 右冠状动脉组伴与不伴并右室梗死患者临床差异45-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61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1-62
  • 综述 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相关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62-75
  • 综述参考文献69-75
  • 致谢75-76
  • 个人简历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蜀宣;徐先荣;郑军;刘红巾;王纯巍;崔丽;付兆君;;飞行人员左回旋支发育细小医学鉴定探讨[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崔然,石蕴奇,赖云萍,李占全;冠状动脉左回旋支起源异常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11期

3 张一达;傅向华;郝国桢;范卫泽;张庆军;郝清卿;;右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合并左回旋支发育异常1例[J];临床荟萃;2006年16期

4 李南;朱小玲;王健;高海;颜红兵;;左回旋支开口急性闭塞一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年06期

5 施亚明;宗永忠;吴春阳;王斌;;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合并左回旋支缺如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6期

6 王华敏;刘艺;李松;;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阻塞的识别[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9期

7 许燕;施仲伟;胡厚达;;解剖M型超声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心室侧壁运动变化[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8年03期

8 林丛;官学强;李继武;唐疾飞;杨鹏麟;;先天性左回旋支缺如伴心肌梗死1例[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年03期

9 张治平;魏敬飞;刘心甜;鄢华;苏f^;;左回旋支动脉阻塞相关的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英文)[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10 王荣英;谷新顺;傅向华;;右冠状动脉与左回旋支闭塞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伟;董彦;李学文;;左回旋支开口右冠状窦一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香君;右冠与左回旋支引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49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649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3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