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原发性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血压变异性
【摘要】: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在成年男性中发病率可达3%-7%,在成年女性发病率2%-5%,且高血压患者中OSAS的检出率高达50%,但目前二者的相关性机制仍不明确。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入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区的94例高血压患者,同步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 ABPM)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按照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三组进行对照试验: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49例为A组,高血压伴轻度OSAS组25例为B组,高血压伴中重度OSAS组20例C组,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组间血压水平、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BVP)之间的差异,探讨高血压伴OSAS患者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与睡眠呼吸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各组性别、年龄、吸烟者所占比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高血压病史、目前口服降压药种类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血压水平行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对照,C组与B组对照,24小时、白昼、夜间血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其全天、白昼血压水平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其夜间血压水平的增高有统计差异,P0.05;(3)三组血压昼夜节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率的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C组与A组对照,C组与B组对照,C组非杓型血压百分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与A组比较,B组的非杓型血压百分比也增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7;(4)三组血压变异性行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对照,C组与B组对照,其全天、白昼、夜间血压变异系数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B组与A组对照,其全天、白昼、夜间血压变异系数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5)各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睡眠最低氧饱和度min Sa O2行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经Pearson相关分析,A组OSAS严重程度分级指标AHI、min Sa O2与A组全天、白昼、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虽然r值不为0,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所以认为二者无相关性;B组及C组OSAS严重程度分级指标AHI、min Sa O2与B组、C组全天、白昼、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1)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患者平均血压水平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压水平增高;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与单纯高血压组虽然全天和白昼平均血压水平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但二者的夜间平均血压水平差异有统计意义;推测在合并OSAS的高血压患者中OSAS可升高其血压水平,且对夜间血压水平影响更明显,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的血压变化与OSAS的严重程度相关,且在合并中重度OSAS的高血压患者中更明显。(2)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合并中重度OSAS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增加,推测在合并OSAS的高血压患者中,OSAS改变其血压昼夜节律。(3)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程度增高,在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时更明显;OSAS严重程度分级指标AHI、min Sa O2与高血压合并0SAS患者的全天、白昼、夜间血压变异系数呈正相关;推测在合并OSAS的高血压人群中OSAS可能有增加其血压变异程度的作用,且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的血压变异程度与OSAS的严重程度成显著正相关,OSAS越严重,合并OSAS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程度越高。(4)从夜间到白天随着OSAS症状的改善或消失,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全天和白昼血压水平虽无明显差异,但二者全天、白昼、夜间血压变异程度却有差异,推测在合并OSAS的高血压患者中OSAS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可能从夜间持续到白天,且这种影响可能独立于血压水平变化。(5)高血压合并OSAS时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其平均血压水平更高、非杓型血压比例更高、血压变异程度更高、结合临床患者血压更难控制或控制更差,推测OSAS可能是高血压难控制的诱因之一。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血压变异性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4.1;R766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4-5
- 摘要5-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6
- 第一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16-21
- 1.1 研究对象16-18
- 1.2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18
- 1.3 研究方法18-20
- 1.4 统计学方法20-21
- 第二章 结果21-28
- 2.1 各组基线资料比较21
- 2.2 各组血压水平比较21-23
- 2.3 各组血压昼夜节律比较(杓型与非杓型所占比例)23
- 2.4 各组血压变异性比较23-25
- 2.5 各组睡眠呼吸参数比较25-26
- 2.6 各组血压变异系数与睡眠呼吸参数的线性相关分析26-28
- 第三章 讨论28-34
- 第四章 结论34-35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35-36
- 参考文献36-40
- 致谢40-41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玉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11期
2 金瑞日;鲍晓荣;;慢性肾脏病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2014年01期
3 张品菊;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探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2年01期
4 王洁婷,倪建芳,杨英霞;51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率及血压变异性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07期
5 周春绵,王陆建;血压变异性的机制和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03年11期
6 田祥,刘素芬,王培军,柴凤亭,齐强,张旗,甄利波,齐晓勇,彭应心;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肾脏损害的关系[J];疑难病杂志;2003年05期
7 周慧,张爱伦;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王湘娟;商惠萍;朱桂香;卢亚利;史亚黎;张凤真;王春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6年03期
9 吴湘杰;赵立群;刘敏;;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血压变异性关系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12期
10 赵晶;王久惠;魏宗德;;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医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慧;;血压变异性与颅内出血短期预后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牛有国;张立藩;张玉海;王守岩;;由心率/血压变异性谱分析估算飞行人员的心血管年龄[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司翠平;闫中瑞;;血压变异性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4 胡建新;胡宪珍;张润香;衷智芬;李菊香;;血压变异性与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5 熊莺;黄赛;郑明芳;贡伟;王玲萍;;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功能损害的关系[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6 胡建新;胡宪珍;张润香;衷芝芬;李菊香;;血压变异性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严涛;沈芸;郑明芳;;低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的关系[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8 胡建新;程晓曙;胡宪珍;张润香;衷芝芬;李菊香;;苯那普利对血压变异性及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影响[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佳;马丽;;高血压病伴焦虑症患者血压变异性临床观察[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新疆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杨锐英;张丽芳;张金莉;马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赵兴胜 吴云;降压要避免忽高忽低[N];健康报;2011年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 孙宁玲;三大研究带来的疑问与思考[N];健康报;2010年
3 卞辑;收缩期高血压综合征与血压变异性[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荣;重力应激条件下心率、血压变异性的谱分析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3年
2 王海玲;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血压变异性与血管紧张素Ⅱ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大贵;成都地区血压正常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林从娟;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姚涛;颈动脉窦部斑块与长时血压变异性的关联性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李娜;B型钠尿肽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华宇;降压保健操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其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徐忠阳;RhoA/ROCK信号通路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D];山东大学;2015年
7 沈玉珏;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8 王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9 宋平瑞;女性高血压病(更年期)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10 林建华;香天麻汤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1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67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