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降压方案对高血压有效性及代谢影响的系统评价
本文关键词:联合降压方案对高血压有效性及代谢影响的系统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噻嗪类利尿剂 钙通道阻滞剂 高血压 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联合钙通道阻滞剂组(renin-angiotensin system inhibitors plus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RC)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联合噻嗪类利尿剂组(renin-angiotensin system inhibitors plus thiazide diuretics,R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以及对糖、脂质代谢、电解质及肾功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BM、维普、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分别由两名评价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独立筛选检索文献并提取相关资料,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对纳入的23项研究,共计84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Meta分析后结果表明,短期内RC组在降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MD=-1.09,95%CI(-1.75,-0.44),P=0.001]方面比RD有效。与RD组相比,RC组可增加血清钠离子[MD=0.30,95%CI(0.14,0.46),P=0.000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MD=7.39,95%CI(5.75,9.03),P0.00001]、减少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MD=-0.17,95%CI(-0.32,-0.02),P=0.02]、血清尿酸[MD=-0.66,95%CI(-0.87,-0.45),P0.00001]和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组血清肌酐[MD=-0.65,95%CI(-0.88,-0.42),P0.00001]。但两组治疗后血压达标比例[OR=0.99,95%CI(0.89,1.09),P=0.78],治疗前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差值[MD=-0.25,95%CI(-0.82,0.32),P=0.39]、长期治疗前后DBP差值[MD=-0.50,95%CI(-1.02,0.02),P=0.06]、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差值[MD=-0.04,95%CI(-0.20,0.12),P=0.6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差值[MD=0.24,95%CI(-0.02,0.50),P=0.0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差值[MD=-0.14,95%CI(-0.44,0.15),P=0.34]、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A1c,HbA1c)差值[MD=-0.09,95%CI(-0.21,0.04),P=0.19]、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差值[MD=-0.05,95%CI(-0.18,0.09),P=0.52]、血清钾离子差值[MD=0.02,95%CI(-0.04,0.08),P=0.43]和无明显肾功能异常或糖尿病组血清肌酐差值[MD=-0.02,95%CI(-0.26,0.21),P=0.8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C组联合治疗方案短期内降低DBP优于RD组,长期降低DBP作用趋向于RC组优于RD组。相对RC组治疗方案,RD组治疗易诱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钠血症以及增加或并发明显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本系统评价结论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进一步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证。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噻嗪类利尿剂 钙通道阻滞剂 高血压 Meta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前言9-14
- 二、材料与方法14-18
- 2.1 技术路线与流程14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14-15
- 2.2.1 研究类型14
- 2.2.2 研究对象14
- 2.2.3 干预措施14
- 2.2.4 结局指标14
- 2.2.5 排除标准14-15
- 2.3 检索策略15-16
- 2.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16
- 2.5 方法学质量评价16
- 2.6 统计分析16-18
- 三、结果18-31
- 3.1 文献检索结果18-19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19-23
- 3.3 Meta分析结果23-31
- 3.3.1 血压23-25
- 3.3.2 血压达标率25
- 3.3.3 血脂代谢25-27
- 3.3.4 血糖代谢27
- 3.3.5 电解质27-28
- 3.3.6 肾功能28-29
- 3.3.7 尿酸29-30
- 3.3.8 发表偏倚30-31
- 四、讨论31-37
- 4.1 有效性分析31-32
- 4.2 代谢影响分析32-36
- 4.3 研究局限性36
- 4.4 展望36-37
- 五、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5
- 缩略词表45-46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厚民;邱倩;张海澄;;噻嗪类利尿剂在联合降压中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2 崔思松;;噻嗪类利尿剂对老年人钙代谢的作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年03期
3 孙丽;石静;李悦;;噻嗪类利尿剂引起低钠血症防治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09期
4 陈鲁原;;噻嗪类利尿剂在联合降压治疗中的地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年02期
5 郁飞宇;孙福生;;噻嗪类利尿剂对高血压病患者代谢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2年01期
6 胡琛;噻嗪类利尿剂的心血管危险[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6年04期
7 祝瑞琪;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治疗再认识[J];综合临床医学;1990年02期
8 郭艺芳;袁静;;噻嗪类利尿剂在降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4年03期
9 高明明;;噻嗪类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定位[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年05期
10 蔼贝莉;龚艳春;;噻嗪类利尿剂对代谢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燕;严江涛;涂荣会;汪培华;汪道文;;噻嗪类利尿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1表达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2 郭冀珍;;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A];2005年中国高血压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琳 寒冰;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加胆囊病风险[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常怡勇;噻嗪类利尿剂可致低钠血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余志平;噻嗪类利尿剂防止髋骨骨折[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王凡;噻嗪类利尿剂可防髋部骨折[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韩咏霞;长期服引哒帕胺多吃含钾食物[N];大众卫生报;2006年
6 韩咏霞;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慎用利尿剂[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魏开敏;老年高血压七种情况慎用利尿剂[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韩咏霞;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慎用利尿剂[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邓君曙;利尿剂仍可作为降压的“一线”用药[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王钟林;排钠:“釜底抽薪”降血压[N];大众卫生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夏龙;联合降压方案对高血压有效性及代谢影响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71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67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