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舒张功能 心脏再同步治疗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摘要】:目的 舒张功能是心脏整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安徽省立医院接受CRT的100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术前舒张充盈模式,分为松弛功能异常组,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充盈组。随访12个月,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各组CRT疗效。以心衰再入院或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生存曲线,评估各组预后。结果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舒张功能异常,其中松弛功能异常组61例,假性正常化组18例,限制性充盈组2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充盈模式是CRT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1)松弛功能异常组:CRT反应率(78.7%)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术后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显著改善(P0.01)。(2)假性正常化组:术后3个月NYHA分级由(3.3±0.5)级显著改善为(2.3±0.5)级(P0.01);LVEF由(27.2-3:6.7)%增加到(30.6±6.1)%(P0.01);FS增加(P0.05);LVEDV及LVESV均无显著变化。术后6个月LVEF显著增加(P0.01);]LVESV较前降低(P0.05)。(3)限制性充盈组:仅出现术后3个月的NYHA分级改善(P0.01);术后6个月NYHA分级,LVEF,FS及LVESV较前呈恶化趋势,LVEDV较前增加(P0.05)。术后6个月三组间的疗效差异显著(P0.05)。至随访结束,5例患者死亡,限制性充盈组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81%,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在符合CRT指征的中重度收缩性心衰患者中,异常的舒张功能影响CRT疗效,合并松弛功能异常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RT获益明显,合并假性正常化的患者CRT获益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合并限制性充盈的患者并不能从CRT中获益。
【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 舒张功能 心脏再同步治疗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2.2
【目录】:
- 英文缩略词简表5-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1. 前言11-16
- 2. 资料与方法16-20
- 3. 结果20-27
- 4. 讨论27-33
- 5.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9
- 附录39-40
- 致谢40-41
- 综述41-51
- 参考文献48-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丹;周微微;;超声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2 李云波;;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09期
3 常冠楠;方庆欣;;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年09期
4 杨建,孙晓斐,武宗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临床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马志敏;;经静脉置入心外膜电极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6年02期
6 凌天佑;吴立群;顾刚;沈永初;曹敏;孙寅光;苏侃;沈卫峰;;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年02期
7 高巍;李红梅;马春梅;高志胜;;心脏再同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一例[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年02期
8 王悦喜;阿荣;任保军;王春燕;孟庆余;;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9 谭真;刘兴斌;;心脏再同步治疗研究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年02期
10 程颖;孙英贤;;心脏再同步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建萍;王玉堂;单兆亮;时向民;智光;阎国辉;苑洪涛;张晔;;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作用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郑权;徐耕;;心脏再同步治疗并发膈神经刺激的临床分析及处理策略[A];2009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增刊[C];2009年
3 黄抒伟;沈法荣;凌锋;陈建明;俞蔚;王志军;钟诚;金红峰;王丽娟;;心脏再同步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评价[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亓维东;宿燕岗;;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十二届心脏学会第十五届心功能学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蒋小仙;徐耕;;心脏再同步治疗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A];200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王冬梅;齐书英;于海波;丁超;臧红云;田福利;汝磊生;李洁;张宾;;双心室再同步治疗超应答的多中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刘丽文;张军;李金芳;周晓东;李军;张海滨;左蕾;;评价超声指导下参数优化心脏再同步治疗后的疗效[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8 张竹华;刘红旭;;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优化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许逸飞;;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A];2009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增刊[C];2009年
10 马凌;张卫泽;张玉秀;王菲;陈永清;张汉平;郭亮;李涛;敖雪玲;;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远期疗效观察[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左闻;心脏再同步治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科技日报;2008年
2 三立;QuickOpt(TM)研究获FDA批文[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王岚 编译;再同步疗法造福心衰患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 刘启明;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有前提[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列欢;Medtronic公司InSync Marquis系统获批上市[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乔青;心室电激动同步性与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钱宇峰;高龄心力衰竭患者(≥75岁)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齐;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田芸;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新发房颤对其疗效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3 郑权;心脏再同步治疗并发膈神经刺激的临床分析及处理策略[D];浙江大学;2009年
4 汪勇;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宇霏;腔内心电图(IEGM)优化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6 任保军;双心室起搏再同步治疗1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D];内蒙古医学院;2007年
7 孙国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及术后参数优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陈建明;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心肌复极离散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张静;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心衰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1年
10 任琼;宽QRS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0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710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