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分次脉冲式注入与持续泵入两种给药方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21 20:15

  本文关键词:分次脉冲式注入与持续泵入两种给药方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深静脉血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小隐静脉 分次脉冲式 持续式 疗效


【摘要】:目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指下肢深静脉中的血液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深静脉回流障碍,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等临床症状,发病不超过2周,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血管疾病,其主要危害是肺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随着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理生理、解剖异常的研究及介入技术发展,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该病的预后及疗效有了大的提升。本研究探讨多途径穿刺入路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评价导管接触性溶栓中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下肢近端型深静脉血栓形成(髂股和或股-乆静脉血栓),并行小隐静脉溶栓患者66例。术前均以低分子肝素钙85IU/kg/12h皮下注射,标准抗凝,上述病例置管溶栓前均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证实,除外溶栓禁忌,首先行腔静脉滤器植入,局麻穿刺健侧股静脉,置入4F血管鞘造影,除外禁忌,于肾静脉开口下0.5-1.0cm处释放滤器,加压包扎穿刺部位。然后切开直视下穿刺小隐静脉并置管,应用介入技术,导丝通过血栓段,选择合适长度溶栓导管并植入。置入溶栓导管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患者:采用分次脉冲式给药方式注入溶栓剂,具体方法:制作简易推注装置,用50ml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20万单位留置于50ml注射器中,三通管一端与溶栓导管相连,对侧端连接2ml注射器,另一端连接上述50ml注射器,调节三通开关阀门,尿激酶抽入2ml注射器内,调节阀门,并猛力推注药物,药物经溶栓导管注入血栓内,重复上述操作注药,直至20万单位尿激酶注完,每4小时1次。每次结束后,溶栓导管接肝素盐水继续泵入;B组33例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给药注入溶栓药物,即用50ml注射器将120万单位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50ml中,应用微量泵持续匀速泵入,血管鞘通路肝素盐水维持。两组患者每24小时均应用120万单位尿激酶,溶栓导管及血管鞘泵入肝素盐水(6250单位肝素溶于0.9%氯化钠液),均定时监测APTT,调节肝素盐水泵入速度,使其延长至正常值的1.0-1.5倍,保证抗凝强度。溶栓治疗疗程不超过7天,溶栓过程中定时复查血管造影监测血栓溶解情况,监测D-二聚体水平,测量大腿周径,记录溶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例数,其中造影血栓全部溶解、出现严重并发症、溶栓满7天均停止溶栓。收集两组D-二聚体监测值、静脉通畅度、消肿率、并发症例数等数据经整理,应用统计学软件比较患者两种给药方式各观察指标差异,分析不同溶栓给药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结果:本课题中66例患者均成功小隐静脉切开置入溶栓导管(成功率100%)。1 D-二聚体浓度变化溶栓过程中D-二聚体浓度均先升高后降低,分次脉冲组的均值高峰较持续泵入组出现较早,溶栓结束分次脉冲组的D-二聚体浓度均值显著低于持续泵入组(P0.05),治疗结束后D-二聚体稳定,呈成低水平,无血栓复发。2总有效率A组溶栓后无效、有效、显效例数分别为7、13、13例,总有效率为84.84%;B组溶栓后无效、有效、显效例数分别为11、12、10例,总有效率为69.69%。脉冲给药溶栓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持续给药组(P0.05)。3肢体消肿率及静脉通畅率经CDT治疗后A、B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A组肢体消肿率为(91.70±14.30)%、B组肢体消肿率为(74.49±15.35)%,A组肢体消肿率优于B组,且有明显差异(P0.05);A组静脉通畅率为(67.97±17.89)%、B组静脉通畅率为(58.46±18.35)%,A组静脉通畅率高于B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4并发症CDT治疗过程中A组发热2例,小隐静脉切开处渗血3例;B组2例发热,4例小隐静脉切开处渗血,经对症处理上述症状消失,未终止溶栓治疗,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小隐静脉穿刺置管,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近端型深静脉血栓形成(髂股和或股乆静脉),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溶栓途径。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近端型深静脉血栓形成(髂股和或股乆静脉),分次脉冲式给药溶栓的疗效优于持续给药组。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小隐静脉 分次脉冲式 持续式 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3.6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18
  • 结果18-20
  • 附图20-23
  • 附表23-24
  • 讨论24-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1
  • 综述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现状及进展31-40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 个人简历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琳;吴性江;范欣馨;潘争妍;;导管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年05期

2 路红,秦建辉,刘凤桐,陈蕾,李友山,吴鲁辉;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D-二聚体的变化[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714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714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9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