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系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08:15
本文关键词:改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系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腔静脉滤器 血管成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髂静脉狭窄
【摘要】:第一部分改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目的:评估球囊辅助置管溶栓与常规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入院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0例均行常规置管溶栓治疗(A组),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入院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0例均行球囊辅助置管溶栓治疗(B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治疗后深静脉通畅率、所用尿激酶的量和溶栓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A组、B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5.36±1.98)cm、(5.31±2.29)cm,无统计学差异(t=0.117 P=0.907),治疗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2.96±1.00)cm、(1.75±1.53)cm,具有统计学差异(t=4.681 P=0.000);治疗前A组、B组患健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4.14±1.57)cm、(3.96±1.83)cm,无统计学差异(t=0.529 P=0.598),治疗后患健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1.94±0.84)cm、(1.29±1.16)cm,具有统计学差异(t=3.204 P=0.002);A组、B组术前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9.00(7.75,10.00)分、9.00(7.00,10.00)分,无统计学差异(Z=-0.703 P=0.482),术后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3.50(2.00,5.00)分、0.00(0.00,1.00)分,有统计学差异(Z=-5.832 P=0.000);A组、B组术后静脉通畅率分别50.00%(41.67%,71.76%)、100.00%(90.00%,100.00%),有统计学差异(Z=-6.068 P=0.000);两组尿激酶的用量分别为595.00(547.50,732.50)x104U、390.00(325.00,500.00)x104U,有统计学差异(Z=-6.508 P=0.000);A组、B组溶栓时间分别为10.00(9.00,12.00)天、6.00(5.00,7.00)天,具有统计学差异(Z=-8.256 P=0.000)。A组、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00%、22.00%,无统计学差异(X2=3.048 P=0.081)。结论: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球囊辅助先行碎栓后置入导管溶栓,可提高置管溶栓的效率,减少尿激酶的用量、缩短溶栓时间,疗效优于常规的置管溶栓。第二部分改良置管溶栓治疗合并髂静脉狭窄的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目的:评估常规置管溶栓、球囊辅助置管溶栓、髂静脉支架植入后置管溶栓三种方法治疗合并髂静脉狭窄的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合并髂静脉狭窄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53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常规置管溶栓(A组,20例)、球囊辅助置管溶栓(B组,20例)、髂静脉支架植入后置管溶栓(C组,13例)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治疗前、后患健侧肢体周径差、深静脉通畅评分及通畅率评估疗效;对比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对比三组所用的尿激酶的量、溶栓时间。根据数据的不同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和成组设计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四分位数法表示[中位数(25%位数,75%位数)],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根据样本的特点进行两个独立样本间比较或配对样本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结果:A组,治疗前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深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4.43±2.30)cm、(3.62±1.72)cm、10.00(6.00,11.75)分;治疗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深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2.80±1.33)cm、(1.83±1.02)cm、2.50(1.25,4.00)分,患侧深静脉通畅率、尿激酶的用量、溶栓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1.82%(50.00%,83.33%)、450.00(322.50,645.00)x104U、8.00(6.25,11.00)天、15.00%。B组,治疗前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深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5.34±2.93)cm、(3.87±2.25)cm、9.50(7.25,12.00)分;治疗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深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1.75±1.33)cm、(1.15±0.97)cm、1.00(1.00,1.00)分,患侧深静脉通畅率、尿激酶的用量、溶栓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9.45%(83.93%,91.67%)、285.00(232.50,375.50)x104U、6.00(5.00,6.00)天、5.00%。C组,治疗前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深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5.23±1.59)cm、(3.85±1.41)cm、9.00(6.50,10.50)分;治疗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深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0.46±0.78)cm、(0.42±0.49)cm、0.00(0.00,1.00)分,患肢深静脉通畅率、尿激酶的用量、溶栓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0%(90.28%,100.00%)、120.00(100.00,197.50)x104U、3.00(2.00,4.00)天、0.00%。各组治疗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患侧深静脉通畅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患肢周径差、术前深静脉通畅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间患健侧大腿周径差、患健侧小腿周径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t=2.492 P=0.017,t=2.143 P=0.039)、A组与C组(t=5.712P=0.000,t=4.613 P=0.000)、B组与C组(t=3.146 P=0.004,t=2.481,P=0.019)。治疗后三组间静脉通畅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Z=-3.331 P=0.001)、A组与C组(Z=-3.785 P=0.000)、B组与C组(Z=-2.675 P=0.007)。治疗后三组间深静脉通畅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Z=-3.327 P=0.001)、A组与C组(Z=-3.798 P=0.000)、B组与C组(Z=-2.637 P=0.008)。三组所用尿激酶的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Z=-3.803 P=0.000)、A组与C组(Z=-4.571P=0.000)、B组与C组(Z=-3.947 P=0.000)。三组溶栓时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Z=-3.484 P=0.000)、A组与C组(Z=-4.513 P=0.000)、B组与C组(Z=-4.259 P=0.000)。而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X2=1.111 P=0.292)、A组与C组(X2=2.145 P=0.143)、B组与C组(X2=0.670 P=0.413)。结论:对于合并髂静脉狭窄的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球囊辅助置管溶栓、髂静脉支架植入后置管溶栓均能提高溶栓效率、静脉通畅率,减少尿激酶的用量和缩短溶栓时间,疗效优于常规的置管溶栓。髂静脉狭窄早期纠正可提高溶栓效率,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治疗时间,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腔静脉滤器 血管成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髂静脉狭窄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3.6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引言13-17
- 参考文献15-17
- 第一部分 改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17-28
- 资料与方法17-21
- 结果21-22
- 讨论22-24
- 结论24-25
- 附图25-26
- 参考文献26-28
- 第二部分 改良置管溶栓治疗合并髂静脉狭窄的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1628-44
- 资料与方法28-32
- 结果32-35
- 讨论35-39
- 结论39-40
- 附图40-41
- 参考文献41-44
- 综述44-55
- 参考文献49-55
- 中英文缩略词表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6-57
- 致谢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松峰;李晓健;温志国;李彦州;胡灵;梁德安;杜丽苹;;导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年32期
2 黄晓钟;张纪蔚;梁卫;池家昌;;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年10期
3 谢亦农;余江秀;骆曦图;黎月薇;梁伟翔;;高频超声引导下经乆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年03期
4 金海将;张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5 鲁俊;胡松杰;郎德海;;经乆静脉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02期
6 李国剑;杨国凯;何晓明;陆平;杨镛;;下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年11期
7 王深明;武日东;;规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年01期
8 卢鑫;曾国斌;林龙潜;廖立安;邹梅花;;乆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718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7180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