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分叉病变单支架术不同介入策略的效果评价
本文关键词:冠脉分叉病变单支架术不同介入策略的效果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预埋球囊技术 主动斑块转移单支架术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冠心病最有效、最直接的治疗策略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随着PCI术在我国多中心的不断开展,冠脉介入数量的逐年增多,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数量也将随之递增,然而关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究竟是选单支架还是双支架尚无统一定论。目前,多数专家共识及PCI指南倾向于采用单支架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那么,如何更有效保护分支则成为处理真性分叉病变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探讨冠脉分叉病变采用单支架术不同介入策略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冠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积累更多的临床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行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真性分叉病变并应用单支架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采用连续入组法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441例患者442处病变,根据术者对分支血管的不同处理情况分为三组:单纯导丝(Jailed Wire Technique,JWT)组239例240处病变、预埋球囊(Bailout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BJBT)组128例128处病变、主动斑块转移单支架术(Active Transfer of Plaque,ATP)组74例74处病变,并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冠脉介入手术相关资料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研究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JWT、BJBT及ATP三组之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病史等相关疾病病史、临床诊断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PCI术一般资料比较:JWT、BJBT及ATP三组之间主支病变血管支架植入个数、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分叉病变分型、主支及分支血管狭窄程度、主支与分支血管夹角度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球囊使用个数在JWT组与BJBT组、JWT组与ATP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BJBT组与AT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中并发症比较:JWT、BJBT及ATP三组之间术中胸痛及慢血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分支慢血流及胸痛发生率在JWT组与ATP组(P=0.003)、JWT组与BJBT组(P=0.0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BJBT组与ATP组(P=0.21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分支开口狭窄程度比较:PCI术前分支开口狭窄程度在JWT、BJBT及ATP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后即刻分支开口狭窄程度在JWT、BJBT及ATP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支架植入后即刻分支开口狭窄程度在JWT组与ATP组(P0.001)和BJBT组与ATP组(P=0.00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WT组与BTBT组(P=0.20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住院期间MACE事件比较:JWT、BJBT及ATP三组之间患者在住院期间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脉分叉病变采用单支架术行PCI治疗的患者:1、ATP技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即刻临床效果(支架植入后分支开口狭窄程度,胸痛及慢血流的发生率)优于BJBT技术及JWT技术,且手术安全性高、可行性好;2、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BJBT及ATP)保护分支,可减少分支慢血流等并发症发生率;3、分支球囊保护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在冠脉分叉病变中可以合理采用。
【关键词】: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预埋球囊技术 主动斑块转移单支架术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4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3
- 英文缩略词13-14
- 第1章 绪论14-16
- 第2章 综述16-23
- 2.1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定义16
- 2.2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策略16
- 2.3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PCI手术技术16-22
- 2.3.1 单支架技术16-18
- 2.3.2 双支架技术18-22
- 2.4 未来的技术-分叉支架22
- 2.5 展望22-23
- 第3章 资料和方法23-27
- 3.1 研究对象23-24
- 3.1.1 病例选择及分组23
- 3.1.2 入选标准23
- 3.1.3 相关定义23-24
- 3.1.4 临床资料的收集24
- 3.2 研究方法24-25
- 3.2.1 冠状动脉造影24
- 3.2.2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24-25
- 3.2.3 手术方式25
- 3.2.4 随访结果记录25
- 3.2.5 PCI成功标准25
- 3.3 统计学方法25-27
- 第4章 结果27-36
- 4.1 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27-28
- 4.2 三组患者PCI术一般资料比较28-31
- 4.3 三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比较31-36
- 第5章 讨论36-39
- 第6章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6
- 附件146-47
- 附件247-48
- 附件348-49
- 附件449-50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0-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剑挺;李平;王正东;梁祥文;;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年05期
2 刘胜全;伊洪艳;邢丽娜;李彦红;刁秀娟;黎辉;;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年10期
3 苏行;孙黎明;徐海涛;王怡练;董政;;预留小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分支的保护作用[J];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03期
4 邱恒霞;林海龙;马义丽;李丹;;预留较大球囊对重要分支保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年02期
5 李明哲;吴强;赵爱民;李振勇;李旭东;;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5期
6 罗建方;何鹏程;杨峻青;陈纪言;;拘禁闭陷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5期
7 王均志;丁会霞;刘曙杰;陈红磊;祝斌;;边支双导丝技术在分叉病变中的边支保护作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年03期
8 王敏;王玮;;药物洗脱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循证医学;2013年05期
9 盖鲁粤;金琴花;;预留微球囊保护重要对角支[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年01期
10 李成祥;王琼;高好考;王海昌;;20例支架外侧球囊扩张挽救冠状动脉分支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812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81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