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摘要】: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对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接受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组40例,A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mAs,并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技术(A1组)和iDose4迭代重建技术(A2组)重建。B组采用低管电压100kV,管电流300mAs扫描,iDose4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对A1、A2组及A1、B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并对A1、B组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A1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2.84±0.37分,A2组2.87±0.34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t=-0.44,P=0.66),B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2.68±0.48分,与A1组无统计学差异(t=1.54,P=0.13)。A1、A2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67.88±17.10)和(75.81±19.48),有统计学差异(t=-2.40,P=0.02)。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57.03±15.45)和(63.61±17.48),有统计学差异(t=-2.30,P=0.03)。B组的信号噪声比为(61.01±21.44),与A1组无统计学差异(t=-1.34,P=0.19);对比度噪声比为(52.82±19.16),与A1组无统计学差异(t=-0.93,P=0.36)。A1、B组有效剂量分别为(10.69±0.61)mSv和(6.41±0.35)mSv,有统计学差异(t=-34.16,P=0.00)结论: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与滤波反投影技术相比,采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适当降低管电压时,既可保证图像质量,又可降低射线剂量。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16.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中英文缩略词表9-12
- 前言12-14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14-17
- 1.1 研究对象14
- 1.2 检查方法14
- 1.2.1 检查前的准备14
- 1.2.2 检查的相关护理14
- 1.3 CT设备及扫描技术14-15
- 1.4 后处理技术15
- 1.5 影像质量评估15
- 1.5.1 主观评价15
- 1.5.2 客观评价15
- 1.6 射线剂量评估15-16
- 1.7 统计学处理16-17
- 第二章 结果17-19
- 2.1 图像质量17-18
- 2.1.1 主观评价17
- 2.1.2 客观评价17-18
- 2.2 射线剂量18-19
- 第三章 讨论19-25
- 3.1 头颈部CTA的应用19-20
- 3.2 本研究降低辐射剂量方法的分析20-21
- 3.3 应用FBP和iDose~4技术重建图像质量对比分析21-22
- 3.4 低剂量扫描并应用iDose~4技术重建图像质量分析22-25
- 第四章 结论25-26
- 附图26-32
- 参考文献32-35
- 致谢35-36
- 综述36-45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玫;刘彬;;浅谈多排螺旋CT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疗设备;2008年08期
2 钟华;王滨;张雪梅;;影响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因素的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3 程传乐;;基于图像质量增强的大螺距重建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年03期
4 李婧;张莹;;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与图像质量相关性的研究[J];医疗装备;2009年05期
5 刘晓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04期
6 王倩;冯世超;赵心明;胡满仓;马霄虹;郭宁;周纯武;;确定成人腹部CT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测量的最佳层面区域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年06期
7 郭晋纲,赵铭,张红雨,田保国;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操作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2年05期
8 杜玉秀;张伟;康少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倪启义;;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分析[J];现代医学;2008年04期
10 刘晓东;龚建平;朱江涛;王建玲;;成人腹部CT图像质量与体型参数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丽萍;李英;唐磊;李艳玲;李晓婷;崔涌;孙应实;张晓鹏;;对同一组病人采用适应性统计迭代算法重建的胸部CT剂量降低及图像质量的评价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杨飞;苏剑波;戴景文;;人脸识别中的人脸图像质量快速评价[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政;刘丰林;罗军;;简论一种工业CT图像质量的快速评价方法[A];2006年西南地区第九届NDT学术年会暨2006年全国射线检测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松豪;罗青青;胡娟娟;;基于相关性与图像质量的图像检索算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陈绍武;;印前图像质量的综合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6 潘宁;李丹;曹霞;郑春梅;;提高超声图像质量的初探[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饶德利;;儿童CT检查的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袁光华;;现代超声图像质量与高新技术[A];首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9 刘卫东;钟伟清;;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应用探讨[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10 吕发金;张丽娟;谢惠;蒋孝先;;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骏;单纯追求图像质量不可取[N];健康报;2007年
2 王骏;素面朝天看医生[N];大众卫生报;2001年
3 贺群;印刷品质量和印刷图像质量基本概念理解[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刘 晖;跨越图像质量的鸿沟[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马艳红;小型CR系统在国内首次“亮相”[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郑州人民医院 王建坤;购置16层螺旋CT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Cell REGZA是电视演变方向[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浙江 ZHANG L;数字电影[N];电脑报;2002年
9 李雪墨;亚洲首台宝石CT将“落户”香港养和医院[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张楠;中置镜头易于散热[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芳;光学遥感成像误差建模与图像质量提升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高修峰;人脸图像质量评估标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薛立勤;显示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庞建新;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陈晓琳;基于视觉特征的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刘明娜;基于视觉系统和特征提取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保云;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姚伟;基于偏微分方程及变分理论的图像质量改善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孟远征;优化微型CT图像质量的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君禄;迭代重建技术在肝脏CT平扫中的应用及最佳剂量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雪雁;乳腺专用CT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定量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王艳微;冠脉CT成像中冠脉追踪冻结技术的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4 姚飞荣;迭代算法改善不同BMI患者双源CT腹部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苗莹;图像质量评估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刘岩;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16年
7 梁子威;仿真人体模型PET/CT辐射剂量与CT图像质量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8 李润东;气象环境条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华宁;图像质量客观评估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10 奚晓婷;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客观图像质量评估特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7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85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