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餐后血脂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8 08:11

  本文关键词: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餐后血脂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餐后血脂 不良心血管事件


【摘要】:[目的](1)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ACVE)的发生情况及餐后血脂(postprandial lipid,PPL)水平,评价PPL对AMI患者ACVE的影响。(2)比较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AMI患者PPL和ACVE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08月就诊于本院本科室的AMI患者共74例,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治疗,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组)34例,B组(瑞舒伐他汀组)40例;根据是否发生ACVE分为事件组(n=26)和非事件组(n=48)。(1)观察AMI患者6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R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RMI)、再发心绞痛(recurrent angina pectoris, RAP)、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等ACVE发生情况。(2)所有研究对象一律常规饮食,在无重大也是结构和饮食习惯改变的情况下,分别于入院前、3月和6月的空腹和早餐后4h采取静脉血标本并检验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3)比较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的PPL水平,进而评价PPL对ACVE的影响。(4)比较A、B两组的PPL水平和ACVE的发生情况,进而评价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AMI患者PPL和ACVE的影响。[结果]1、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的PPL比较:(1)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的PPL基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别于梗死后3月和6月对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的PPL比较:事件组的Tc、TG、LDL-C和nonHDL-C较非事件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事件组相对偏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在66例空腹血脂达标的人群当中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梗死后6月的PPL相比:事件组的Tc、TG、LDL-C和nonHDL-C都较非事件组明显偏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的HDL-C较非事件组有所偏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入院时PPL与空腹脂相比:餐后4小时TG较空腹状态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如Tc、LDL-C、HDL-C、nonHDL-C等在餐后和空腹两组之间相比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3、A、B两组PPL比较:(1)A、B两组患者的PPL基线水平在入院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患者的PPL在梗死后3月和6月时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梗死后6月时A、B两组患者的PPL分别与基线水平相比:A、B两组患者的Tc、TG、LDL-C、nonHDL-C较基线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HDL-C则较基线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梗死后6月时A、B两组PPL的下降率比较:B组的Tc、TG、nonHDL-C下降率较A组高,A组的LDL-C下降率较B组高,但两组之间相比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DL-C下降率为负值,表明随着治疗逐步升高,但两组间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A、B两组ACVE发生情况:两组均有ACVE发生,且绝大多数为RAP,但两组之间ACVE的发生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AMI患者餐后血脂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影响。2、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治疗均明显降低AMI患者的餐后血脂水平,且两者对餐后血脂的作用相似。3、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AM1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相似。4、对于AMI患者,餐后血脂和空腹血脂同样需要重视。
【关键词】: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餐后血脂 不良心血管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2.22
【目录】:
  • 缩略词表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5
  • 材料与方法15-19
  • 结果19-26
  • 讨论26-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6
  • 综述36-47
  • 参考文献43-47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鸿谊;钱菊英;王齐兵;孙爱军;葛均波;;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上海医学;2013年09期

2 孙艺红;胡大一;闰明珠;;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危险因素与危险评分[J];中国循环杂志;2006年01期

3 李江;梁华文;羊海燕;刘生莲;;血浆NT-proBNP评估舒张性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4 曹春辉;黄军;王仲华;方永祥;张晓红;;基线hs-CRP和LDL-C水平与不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期预后的相关性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14期

5 孙妍;王国干;关键;沈磊;谢后蓉;朱俊;;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事件关系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12期

6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绮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心力衰竭的关系[D];延边大学;2015年

2 赵卫东;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餐后血脂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74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874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