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心衰患者血清雄激素与细胞因子及活化蛋白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男性心衰患者血清雄激素与细胞因子及活化蛋白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心力衰竭 雄激素类 细胞因子类 睾酮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6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男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及健康男性血清雄激素与细胞因子及活化蛋白(activator protein-1,AP-1)的水平变化,分析细胞因子及AP-1与雄激素的相关性,探讨男性心衰患者血清雄激素水平、细胞因子及AP-1的变化,及其与心衰的关系,为临床雄激素治疗男性心衰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心衰患者来自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男性病人160例,入选的所有病人,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LVEF"f45%。选取该院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男性,均经生化、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证实为健康者。心衰组及健康组排除标准:无结缔组织疾病、肿瘤及近期感染疾病史,且未使用过激素治疗。记录所有受试者以下临床资料:年龄、体重、吸烟史、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经隔夜禁食12h后清晨7:00分别采取肘正中静脉血8ml、8ml、5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去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去氢表雄酮硫酸酯(dehydroepidrosterone,DHEAS),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IL-10)及AP-1的水平。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分别比较心衰组与对照组雄激素、细胞因子及AP-1水平。心衰组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比较雄激素与细胞因子及AP-1的相关性、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心衰患者AP-1水平的因素。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男性患者FT、TT、DHEA及DHEAS水平下降,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降低(P0.05或P0.01)。2、心衰组患者IL-1β、IL-6、TNF-ɑ及A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降低(P0.05或P0.01)。3、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衰组FT、TT、DHEA及DHEAS与IL-1β、IL-6、TNFɑ及AP-1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P0.05或P0.01)。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FT与AP-1独立相关。结论1、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雄激素水平降低,且雄激素降低影响男性心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2、心衰的病理过程中,致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紊乱,抗炎细胞因子不能对抗致炎细胞因子介导的心肌损伤。3、男性心衰患者体内雄激素降低,不能抑制致炎细胞因子分泌,抗炎细胞因子相对不足,影响心衰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心力衰竭 雄激素类 细胞因子类 睾酮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6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缩略语/符号说明9-10
- 前言10-13
- 研究现状、成果10-13
- 研究目的、方法13
- 对象和方法13-20
- 1 研究对象13-15
- 2 研究方法15-19
- 3 统计方法19-20
- 结果20-25
- 1 心衰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20-21
- 2 心衰组与对照组血清雄激素比较21-22
- 3 心衰组与对照组AP-1 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22-23
- 4 心衰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23-24
- 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24-25
- 讨论25-30
- 1 雄激素与心力衰竭的关系25-26
- 2 细胞因子及AP-1 与心力衰竭的关系26-28
- 3 雄激素与细胞因子及AP-1 的关系28-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6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6-37
- 附录37-38
- 综述38-45
- 综述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珂,严政,周士坊;长期大量滥用促蛋白合成雄激素类固醇对运动员的不良影响及机理[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年03期
2 Christina Wang;史轶蘩;;雄激素的临床应用[J];生殖医学杂志;1993年04期
3 汪玉珍;;阳光男人的秘密武器——雄激素[J];现代养生;2010年06期
4 史轶蘩;雄激素在体育运动中的使用[J];生殖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5 刘晓柳;李光千;;心血管系统雄激素受体及雄激素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6 徐红英;;雄激素等联合治疗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08期
7 陈俊;陈方;;雄激素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7年09期
8 许俊萍;;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21期
9 冯晋兴;李占魁;赵春燕;雷雅梅;郑纯礼;;雄激素干预后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2期
10 李江源;雄激素的代谢作用[J];生殖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向云;雌、雄激素引发前列腺增生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崔毓桂;雄激素抗生育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3 尹会男;雄激素拮抗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大鼠骨骼肌萎缩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4 陶志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耐药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褚文程;男性心衰患者血清雄激素与细胞因子及活化蛋白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赵海涛;基于报告基因的环境(抗)雌激素和环境(抗)雄激素体外细胞检测系统的建立[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3 杨婷;雄激素调控酶基因遗传多态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的关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39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93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