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PDT及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治疗病理性近视CNV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10-10 19:45

  本文关键词:PDT及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治疗病理性近视CNV的临床疗效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雷珠单抗(Lucentis) 玻璃体腔注射 光动力治疗(PDT) 病理性近视(PM)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摘要】:目的: 观察PDT及Lucentis应用于病理性近视性CNV的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入组40例40眼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患者,随机分为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组和PDT治疗组,接受6个月的治疗,每月复查一次,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眼底、眼前节以及中央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变化。其中lucentis治疗组:Lucentis0.5mg玻璃体腔注射; PDT组:按PDT治疗CNV(TAP)研究组和维替泊芬PDT治疗(VIP)研究组的方法进行,对于CNV复发或小部分闭合者给予再次PDT或者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 结果: 1、最佳矫正视力(BCVA) 两组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Lucetis治疗组从治疗后第二个月均优于PDT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ucentis治疗组,治疗后末次随访时,矫正视力:数指/10cm~1.0,平均IogMAR视力为0.56±0.03,与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5P0.01)其中,视力提高4行以上者8只眼,占40%;提高2~4行者6只眼,占30%;视力稳定或波动在1行以内者6只眼,占30%;无视力下降者。 PDT治疗组治疗,末次随访时,矫正视力:数指/10cm~0.8,平均IogMAR视力为0.79±0.12,与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35P0.05)。其中,视力提高4行以上者4只眼,占20%;提高2~4行者6只眼,占30%;视力稳定或波动在1行以内者8只眼,占40%;视力下降2眼,占10%。 2、OCT示CMT变化情况(μm) 治疗后1月和2月PDT治疗组的平均CMT优于Lucentis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3月的平均CMT,Lucentis治疗组与PDT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的平均CMT,, PDT治疗组的平均CMT优于Lucentis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ucentis治疗组和PDT治疗组从治疗1月起至6月平均CMT均比治疗前(基线)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FFA检查 治疗前后黄斑区荧光渗漏发生例数两组比较,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组明显优于PDT治疗组,两分别降低100%和80% 4、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光敏剂渗漏;治疗后患者依从性好,遵照医嘱避光48h,没有出现皮肤光毒性反应。未发生与玻璃体腔内注药相关的并发症,如白内障,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色素上皮撕裂、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两个组的患者在整个随访期间,未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不良事件。 结论 1、Lucentis(0.5mg)治疗及PDT治疗均能不同程度控制PM性CNV的病情发展,Lucentis治疗组优于PDT治疗组 2、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可做为PM性CNV的首选治疗 3、Lucentis玻璃体腔注药及PDT治疗PM性CNV整体安全性可靠
【关键词】:雷珠单抗(Lucentis) 玻璃体腔注射 光动力治疗(PDT) 病理性近视(PM)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8.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缩略语表9-10
  • 第1章 前言10-12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12-17
  • 2.1 研究对象12-13
  • 2.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2
  • 2.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2-13
  • 2.2 研究方法13-16
  • 2.2.1 常规眼部检查13
  • 2.2.2 OCT 检查13-14
  • 2.2.3 FFA 检查14
  • 2.2.4 Lucentis 0.5mg 玻璃体腔内注射步骤与方法14-15
  • 2.2.5 PDT 治疗15
  • 2.2.6 重复治疗标准15
  • 2.2.7 终止或暂停给药15
  • 2.2.8 分组及随访时间15-16
  • 2.3 评价标准16
  • 2.4 主要仪器与药品16
  • 2.5 统计学方法16-17
  • 第3章 结果17-26
  • 3.1 最佳矫正视力(BCVA)17-20
  • 3.2 OCT 是平均中央黄斑厚度(CMT)20-23
  • 3.2.1 正常黄斑区 OCT 参考值20-21
  • 3.2.2 OCT 示中央黄斑厚度(CMT)变化21-23
  • 3.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23-24
  • 3.4 并发症24-25
  • 3.5 Lucentis 与 PDT 治疗次数25-26
  • 第4章 讨论26-29
  • 4.1 lucentis 及 PDT 均能在短期内改善 PM 患者的视功能27
  • 4.2 Lucentis 玻璃体腔注药、及 PDT 治疗均能减少 PM 患者 CMT27-28
  • 4.3 Lucentis 玻璃体腔注药与 PDT 治疗均能降低 PM 患者黄斑区荧光渗漏发生率28
  • 4.4 Lucentis 玻璃体腔注药及 PDT 治疗 PM 整体安全性可靠28
  • 4.5 治疗频次28-29
  • 第5章 结论29-30
  • 致谢30-31
  • 参考文献31-33
  • 典型病例33-4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1-42
  • 综述42-52
  • 参考文献50-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树权;;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16期

2 张士胜,王康孙,王玲,朱彩红,张雷,石海云;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J];眼科研究;2005年03期

3 王炜,何守志,崔霞;高度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4 聂孝敏,冯萍;病理性近视的眼底损害与屈光度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年02期

5 俞素勤,张皙,张剑虹;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J];眼视光学杂志;2003年03期

6 胡丹,惠延年,张鹏,白建伟;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7 郭瑶,徐艳春;病理性近视眼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3年02期

8 陆方,严密;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光动力治疗[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1008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008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