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厚度改变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厚度改变
更多相关文章: 脉络膜厚度 加强深度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高度近视 青少年
【摘要】:目的比较青少年高度近视眼与正常眼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分析脉络膜厚度变化与青少年高度近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和体检的青少年62例111眼,年龄为13~17(14.34±2.74)岁。分为高度近视组32例57眼,正常对照组30例54眼,高度近视组屈光度(-6.85±1.14)D,眼轴(26.31±1.13)mm。正常对照组屈光度(-0.37±0.85)D,眼轴(23.91±0.64)mm。两组间的屈光度、眼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加强深度扫描技术对黄斑部进行0°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下及由中心凹向鼻侧和颞侧3000μm的脉络膜厚度值,共测量13个子午线,每个子午线间隔500μm,比较两组间脉络膜厚度、屈光度和眼轴,分析脉络膜厚度变化与青少年高度近视的关系。结果青少年高度近视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和黄斑部脉络膜平均厚度值分别为(220.4±49.6)μm和(209.9±62.8)μm,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7.4±63.6)μm和(295.1±71.2)μ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220,P=0.000;t=-16.180,P=0.000)。青少年高度近视组颞侧脉络膜最厚,中心凹下厚度次之,鼻侧最薄;而正常对照组以黄斑中心凹区域脉络膜最厚,其次为颞侧,鼻侧最薄。高度近视组受检眼各检测点脉络膜均薄于正常对照组。两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黄斑中心凹区域较黄斑周边区域明显(P0.001)。结论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较青少年正常眼明显变薄,以黄斑中心凹区域的差异显著。提示脉络膜的厚度改变可能在青少年高度近视眼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
【关键词】: 脉络膜厚度 加强深度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高度近视 青少年
【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编号:WSTJJ2014-0120440104196307213714)~~
【分类号】:R778.11
【正文快照】: 随着近距离用眼的增加和电子设备的应用,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呈现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急速增加的趋势。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甚至病理性近视后会存在开角型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黄斑裂孔、视网膜变性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1],严重危害视力。这些并发症与巩膜后葡萄肿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华;刘红梅;赵奎卿;;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391例疗效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王光璐,王明扬,熊颖;病理性近视的相干光断层扫描[J];中华眼科杂志;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洪强;杨云东;杨立东;张歆;徐深;王光璐;;OCT在临床常见黄斑疾病的图像特征及应用价值[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1期
2 任建涛;姜雅琴;黄旭东;;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视功能[J];国际眼科杂志;2013年09期
3 Erkan Unsal;Kadir Eltutar;Ozen Ayranci Osmanbasoglu;Sibel Zιrtιloglu;Osman Kιzιlay;Hulya Gungel;;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脉络膜厚度评价(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9期
4 易姝;余时智;;1%阿托品眼液治疗青少年早期近视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年25期
5 陈莉莉;陈子林;李泽斌;;Cirrus HD OCT检测近视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9期
6 Aylin Karalezli;Fatma Corak Eroglu;Tulay Kivanc;Rusina Dogan;;Evaluation of choroidal thickness us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a comparativ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4年06期
7 何玉萍;夏慧娟;樊莹;;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1期
8 杭荟;王秀英;刘庆淮;;EDI-OCT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厚度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1期
9 罗铭;马胜生;李红阳;;角膜塑形术联合框架眼镜矫正青少年高度近视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1期
10 万娟;田_g;谢燕文;;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脉络膜厚度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莹;甘油醛后巩膜交联治疗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2 肖泽锋;频域OCT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的变化[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3 王静;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治疗与基因多态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4 林思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脉络膜厚度和PPARγ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5 王沙;视黄酸对豚鼠近视眼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复合体作用的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钱一峰;单色光对豚鼠屈光发育及光学离焦性近视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邸悦;频闪光对豚鼠眼正视化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凯,王光璐,张风,孟淑敏,卢宁,马彦;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活体测量[J];眼科研究;2000年04期
2 朱涛,李力,高如尧,卢佩勇;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初步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1年01期
3 雷鸣,谢伯林,曾原,汪萍,邹红;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近视远期疗效[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4年11期
4 齐虹,陈跃国,夏英杰,朱秀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术后五年疗效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4年01期
5 陈家祺,王铮,杨斌,李绍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J];中华眼科杂志;1998年02期
6 生晖,刘美光,王传富,马玉娜,李晓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并发症[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道芬;高度近视一家系[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9期
2 马才尧;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2001年05期
3 李彩琴 ,李广洲;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年11期
4 张晓峰,李龙标,马小玲;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3年09期
5 华峰,吴苇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高度近视一家系[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04期
6 凌懿;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J];实用医学杂志;2003年08期
7 梁永信;;高度近视者应每年检查眼底[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6年11期
8 周蕾宁;许崇阳;马小淳;;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9 黄德娟;徐巍越;黄德超;厉丹丹;;高度近视与指纹相关性的调查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4期
10 庞宝华;杨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幼生;彭跃崧;;高度近视的辩证分析[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2 谷寅;胡珊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胡诞宁;;我国近年高度近视增加是否会导致近视并发征的增多[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付生;刘其生;郭年波;唐鹏钧;吴克雄;;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A];江西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眼科、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付生;刘其生;郭年波;唐鹏钧;邓冬英;;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A];第十一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6 许琦彬;孙朝晖;;高度近视斜视的病因和手术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
本文编号:1041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04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