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基本型和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8 06:01

  本文关键词:基本型和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基本型 集合不足型 双眼视 调节 AC/A比率


【摘要】:目的 研究基本型和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手术前后斜视度,双眼视功能,调节功能等参数,比较分析每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差异及两组之间参数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术后眼位及眼位维持的关系。 方法 病例分组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87名,年龄8-30岁;基本型患者49名为1组,集合不足型患者38名为2组。均符合以下条件:单眼最佳矫正视力≥1.0,外斜视度≥15△,可控制正位,年龄大于7岁(能配合所有检查);并且无以下情况存在:手术史,弱视,眼球震颤,其他眼部疾病及器质性病变,眼球运动异常及其他类型斜视等。 每位患者入院前行屈光检查,并于术前1天,术后1天、3个月、6个月检查:视力,三棱镜加遮盖法测量视远、视近斜视度,同视机测量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Titmus测量近立体视,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用±2.00D反转拍检查调节灵敏度,远梯度法检查AC/A比率,移近法测量集合近点等,研究分析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差异及组间产生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术后眼位及眼位维持的关系。数据统计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基本型组与集合不足型组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发病年龄、斜视眼别比例、阳性家族史比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而两组患者主斜眼的等效球镜分别为-0.87D(SD=0.38)和-1.73D(SD=0.57),散光度分别为0.00D(0.00~0.75)和0.75D(0.13~1.75),≥1.0D的屈光参差比率分别为18.75%和28.94%,以上各项二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2、基本型组外术前斜视度为16△~62△,平均27.50△(32.50△~53.88△),集合不足型组为18△~54△,平均35.00△(30.00△~45.0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术后6个月基本型组斜视度为+6△~16△,平均-3.00△(-3.00△~-5.00△),集合不足型组为+8△~-20△,平均-7.00△(-5.00△~-10.0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两组患者眼位总正位率为66.67%,基本型组正位率为75.51%,集合不足型组正位率为55.2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8,P=0.047)。 3、基本型组手术前后集合性融合范围分别为6.31。(SD=2.42)和20.08°(SD=5.70);集合不足型组手术前后集合性融合范围分别为4.64°(SD=1.73)和13.17°(SD=6.43),各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各组患者手术前后远、近立体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术前两组远、近立体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P=0.148),术后两组远立体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近立体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 4、基本型、集合不足型患者手术前后调节幅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调节幅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每组患者主斜眼与对侧眼的调节幅度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基本型组手术前后主斜眼的调节灵敏度分别为9.42cpm (SD=3.26)和9.36cpm SD=2.58)集合不足型组分别为7.84cpm (SD=4.23)和7.97cpm (SD=4.04),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基本型组手术前后集合近点分别为6.69cm (SD=3.45)和5.61cm (SD=1.76),集合不足型组分别为10.26cm (SD=5.21)和8.17cm(SD=4.43),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08),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1)。基本型组手术前后AC/A值分别为3.02△/D(SD=1.41)和2.18△/D(SD=1.56),集合不足型组分别为1.33△/D(SD=0.74)和1.25△/D(SD=0.48),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1,P=0.074),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 结论 1、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较基本型组存在较大近视和散光,较多病例存在屈光参差。 2、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正位率低于基本型患者。 3、外斜视矫正手术促进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融合功能的改善。 4、两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主斜眼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均低于对侧眼,术后两组患者的集合近点均移近。
【关键词】:基本型 集合不足型 双眼视 调节 AC/A比率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7.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缩略语11-12
  • 前言12-14
  • 研究现状、成果12-13
  • 研究目的、方法13-14
  • 对象和方法14-19
  • 结果19-28
  • 讨论28-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9-40
  • 附录40-42
  • 综述42-50
  • 综述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文;陈荆生;胡建兵;张进;郭韦韦;张平;张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探讨[J];当代医学;2011年28期

2 韩冰;刘春民;贾惠莉;周凤;邓宏伟;;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04期

3 单飞雪,张雪菲,李莉;共同性斜视与AC/A比率的关系[J];黑龙江医学;2003年07期

4 王卫;陈术;施爱群;金明;胡瑞华;;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6年02期

5 田蔓男;周海燕;张月梅;王冬梅;;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年01期

6 赵堪兴;斜视矫正术设计的思考[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08期

7 马可;刘陇黔;;青年人近视眼与各调节因素的关系[J];眼视光学杂志;2006年02期

8 谭星平;李凤云;杨昌全;周明敏;;间歇性外斜视儿童AC/A比率142例分析[J];眼视光学杂志;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1053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053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e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