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塞来昔布-PLGA缓释微球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16:31

  本文关键词:塞来昔布-PLGA缓释微球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塞来昔布 PLGA 缓释微球 脉络膜新生血管 体外释放


【摘要】:目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脉络膜血管芽穿过Bruch膜并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和/或上增殖形成的纤维血管膜,是老年人群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研究证明炎症因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以往实验中已证明高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通过全身给药抑制BN大鼠(采用激光诱导CNV的动物模型)CNV的形成。由于这些给药方式,,或是难以使药物进入眼组织,或是操作繁琐效率低下,或是药物浓度不能平稳的作用于病灶,本实验制备一种新的药物剂型塞来昔布-PLGA微球(celecoxib-poly lactide-co-glycolide microsphere,CEL-PLGA-MS),观察其缓释性和在玻璃体腔注药后对视网膜的安全性,以达到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目的。 方法: 1塞来昔布-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 1.1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塞来昔布-PLGA微球(CEL-PLGA-MS)。 1.2采用扫描电镜观察CEL-PLGA-MS的形态,粒度分析仪测量其粒径。 1.3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CEL-PLGA-MS的载药量。 1.4采用动态膜透析法测定CEL-PLGA-MS的体外释放特性。 1.5标准曲线的制备及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2玻璃体腔注射塞来昔布-PLGA微球的安全性研究。 2.1将36只雄性BN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CEL-PLGA-MS组16只,分为4个剂量组,分别玻璃体腔注入含celecoxib40μM、80μM、160μM、320μM;celecoxib组16只,分为4个剂量组,分别玻璃体腔注入celecoxib40μM、80μM、160μM、320μM;对照组4只,2只双眼玻璃体腔注入0.01M PBS溶液,2只双眼不处理。 2.2药物配制、消毒和玻璃体腔注药。 2.3注药后7d、14d、28d用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及彩色照相机观察记录眼前节及眼底情况;OCT测量视网膜厚度(距视盘1DD)。 2.4注药后7天,石蜡切片观察各组视网膜各层微结构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视网膜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2.5对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析因分析。 3玻璃体腔注射塞来昔布-PLGA微球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3.1将32只雄性BN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CEL-PLGA-MS组8只,双眼玻璃体腔注入含celecoxib320μM微球;celecoxib组8只,双眼玻璃体腔注入celecoxib80μM;空白PLGA组8只,双眼玻璃体腔注入空白PLGA微球;PBS组8只,双眼玻璃体腔注入0.01M PBS溶液。 3.2氪激光光凝BN大鼠视网膜建立CNV模型。 3.3药物配制、消毒和玻璃体腔注药。 3.4造模注药后14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法(FFA)观察各组CNV生成情况的不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各组视网膜脉络膜纤维血管增生(fibrovascular proliferation, FVP)的厚度不同,病理切片观察各组FVP结构和厚度的不同。 3.5造模注药后7d、28d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测定各组VEGF mRNA和COX-2mRNA表达的不同 3.6对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析因分析。 结果: 1塞来昔布-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 1.1扫描电镜下CEL-PLGA-MS呈球形,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分散性好。粒度分析仪测量其粒径平均为2467.9±18.0nm。 1.2CEL-PLGA-MS平均载药量为7.77%,体外释放45d,累积释放百分率80.91%,缓释作用明显。 1.3HPLC测定:在254nm波长下,塞来昔布在1-80μg·ml-1范围内,浓度C(μg·ml-1)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精密度RSD小于1%,低、中、高三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7±0.01%,符合测定要求。 2玻璃体腔注射塞来昔布-PLGA微球的安全性研究。 2.1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所有实验大鼠在玻璃体腔注药后各时间点,前节及玻璃体未见明显炎性反应。CEL-PLGA-MS组中160μM剂量组的大鼠有2只眼玻璃体出血。 2.2OCT检查:注药后第一周,OCT测量各注药组视网膜厚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174.20±3.36μm),但CEL-PLGA-MS组视网膜厚度小于celecoxib组(F=165.15P0.01);CEL-PLGA-MS组中除160μM组外,各组视网膜厚度大致相等(F=4.79P0.01);celecoxib组中320μM组、160μM组视网膜厚度大于80μM组和40μM组(F=28.10P0.01)。注药后第二周各注药组视网膜厚度逐渐减小,到第四周CEL-PLGA-MS组视网膜厚度和正常对照组大致相等(F=2.06P0.05),celecoxib组视网膜厚度减小但仍大于正常对照组(F=2.59P0.05)。 2.3光镜下各组视网膜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但celecoxib组中320μM组、160μM组神经纤维层较对照组明显增厚,余注药组轻度增厚,与OCT观察结果相同。电镜下celecoxib组中320μM组、160μM组视网膜毒性反应重,且视网膜内层细胞超微结构比外层变化明显,余各注药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轻微。 3玻璃体腔注射塞来昔布-PLGA微球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3.1造模注药后14d,OCT图像中距视盘1.5~2DD,视网膜层间可见梭形高反射信号即为FVP膜。测量的各组FVP平均厚度值中,空白PLGA组和PBS组厚度值大致相等(P0.05),并且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CEL-PLGA-MS组FVP平均厚度值低于celecoxib组(P0.01)。 3.2FFA晚期图像(10min),空白PLGA组和PBS组视网膜光凝斑荧光素渗漏明显,celecoxib组和CEL-PLGA-MS组视网膜光凝斑荧光素无或部分渗漏。 3.3组织病理切片光镜下视网膜光凝区中,空白PLGA组和PBS组纤维血管增生程度明显高于celecoxib组和CEL-PLGA-MS组。各组FVP平均厚度变化与OCT结果相一致。 3.4RT-PCR测定各组COX-2mRNA中,空白PLGA组和PBS组RQ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第一周空白PLGA组和PBS组RQ值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并且CEL-PLGA-MS组高于celecoxib组(P0.01),第四周celecoxib组RQ值明显高于CEL-PLGA-MS组(P0.01),和PBS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低于空白PLGA组(P0.01);测定各组VEGF mRNA中,空白PLGA组和PBS组RQ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第一周celecoxib组和CEL-PLGA-MS组RQ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空白PLGA组和PBS组(P0.01),第四周celecoxib组RQ值明显高于CEL-PLGA-MS组(P0.01),但这两组明显低于空白PLGA组和PBS组(P0.01)。 结论: 1制备方法可行,CEL-PLGA-MS形态圆整、粒径均匀、大小适宜、体外释放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2CEL-PLGA-MS与原料药celecoxib相比对视网膜安全性更好,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防治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新的临床用药。 3塞来昔布PLGA微球(CEL-PLGA-MS)能够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并且比celecoxib作用时间更持久。
【关键词】:塞来昔布 PLGA 缓释微球 脉络膜新生血管 体外释放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943;R773.4
【目录】:
  • 摘要5-9
  • ABSTRACT9-15
  • 引言15-17
  • 第一部分 塞来昔布-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17-28
  • 前言17
  • 材料与方法17-19
  • 结果19-21
  • 附图21-24
  • 附表24-26
  • 讨论26-27
  • 小结27
  • 参考文献27-28
  • 第二部分 玻璃体腔注射塞来昔布-PLGA 微球的安全性研究28-41
  • 前言28
  • 材料与方法28-30
  • 结果30-31
  • 附图31-37
  • 附表37-38
  • 讨论38-39
  • 小结39
  • 参考文献39-41
  • 第三部分 玻璃体腔注射塞来昔布-PLGA 微球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41-56
  • 前言41
  • 材料与方法41-45
  • 结果45-46
  • 附图46-51
  • 附表51-52
  • 讨论52-54
  • 小结54
  • 参考文献54-56
  • 结论56-57
  • 综述 环氧化酶-2 抑制剂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研究进展57-65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6
  • 个人简历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梅;王雨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J];国际眼科纵览;2006年03期

2 王新春,张志荣,袁勇,王阳;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在控释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03年01期

3 杨秀梅;王雨生;徐建峰;张鹏;;激光诱导有色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学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6年03期

4 蔡岩;王雨生;徐建锋;杨秀梅;石圆圆;张朝霞;;环氧化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表达的相关性[J];眼科新进展;2009年04期

5 高小燕;何守志;;BN大鼠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生长[J];眼科新进展;2011年03期

6 蔡岩;王雨生;徐建锋;石圆圆;张朝霞;马吉献;;玻璃体内注射塞来昔布对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J];眼科研究;2009年11期

7 李瑾;郝玉华;;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环氧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J];眼科研究;2010年09期

8 王建欣;曹德英;杜青;敦洁宁;吴宝剑;;苦参碱缓释亚微球的制备及工艺优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年05期

9 李祥;陈志良;;塞来昔布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年11期

10 侯慧媛,王雨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分子机制[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1084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084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7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