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u4f3基因突变致小鼠耳聋的听力学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Pou4f3基因突变致小鼠耳聋的听力学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ou4f3(Brn3.1/Brn3c) DFNA15 静纤毛 Espin Myo6
【摘要】:【目的】Pou4f3 8碱基缺失突变可引起DFNA15非综合征型语后聋,是临床较常见的显性遗传性聋。至今人们仍无法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病理全过程,亦无有效的预防及对因治疗方法。本课题以完全模拟人DFNA15的突变方式及遗传规律而建立的Pou4f3点突变小鼠为模型,探究DFNA15耳聋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构建的Pou4f3点突变小鼠,经基因型鉴定将小鼠分为突变组(Pou4f3mutant/+)及对照组(Pou4f3+/+),在前期已对5周至9月龄小鼠的听力测试的基础上又分别选取年龄比较大的小鼠(12-13月龄、16-17月龄),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对其听功能进行测定;选取4-5月龄小鼠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DPOAE);行为学方法分析小鼠前庭功能;透射电镜分析耳蜗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完善小鼠的表型及形态学分析。通过构建p GL3Basic-Espin/Myo6启动子表达载体,并与Pou4f3野生型及Pou4f3(8bp缺失)突变型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体外分析转录因子Pou4f3野生型及突变型对Espin及Myo6基因的表达调控影响。【结果】ABR结果示:Pou4f3mutant/+出生时听力正常,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听功能呈进行性缓慢下降,并逐渐发展为全频听功能阈值升高,听力图呈缓降型,当年龄达12月以上时Pou4f3mutant/+及Pou4f3+/+小鼠听力表现为重度甚至极重度耳聋,未见明显差异。DPOAE结果显示突变及对照小鼠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均可引出,但突变小鼠DPOAE振幅明显减低,各频率对照及突变组差异均匀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Pou4f3mutant/+小鼠内毛细胞中出现线粒体明显水肿,空化的现象。我们成功构建了p GL3 Basic-Espin/Myo6启动子表达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示:野生型的转录因子POU4F3可以负调控Espin基因的表达,对Myo6基因的表达与本底表达无明显差别,但导入突变型POU4F3可明显上调Espin基因的表达,而抑制Myo6基因表达。【结论】Pou4f3基因突变后影响内毛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功能,进而影响内毛细胞对声音的感知,为DFNA15提供可能的细胞学机制。DFNA15型耳聋的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由于转录因子POU4F3突变,产生一截短的具有显性负效应的突变体蛋白,影响下游Espin、Myo6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毛细胞纤毛的极性生长,出现纤毛融合及巨纤毛现象,使外来信号机电转换过程异常,最终引起听功能下降。
【关键词】:Pou4f3(Brn3.1/Brn3c) DFNA15 静纤毛 Espin Myo6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64.4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前言8-10
- 第一部分Pou4f3~(mutant/+)小鼠的表型分析及形态学研究10-36
- 材料与方法12-20
- 实验结果20-30
- 讨论30-33
- 参考文献33-36
- 第二部分 转录因子Pou4f3对Espin、Myo6基因的表达调控影响36-66
- 材料与方法37-53
- 实验结果53-60
- 讨论60-63
- 参考文献63-66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66-78
- 参考文献73-78
- 附录 缩略词表78-80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80-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锡暄;人类螺旋器静纤毛间的交叉连接[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5年06期
2 ;豚鼠正常和积水耳蜗静纤毛横链的结构及成分[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4年04期
3 吴皓,李兆基;包括静纤毛-盖膜复合体的螺旋器的活性非线性机械学特性[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0年06期
4 孙建和,杨伟炎,方耀云,朱光明,侯宁;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连接桥的超微结构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5 孙建和,杨伟炎,方耀云,朱光明,侯宁;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连接桥的扫描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05年04期
6 孙建和,姜泗长,方耀云,朱光明,张曙光;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的扫描电镜观察[J];解剖学报;2000年01期
7 孙建和;胡吟燕;翟所强;杨伟炎;朱光明;;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变异的扫描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8 王尔贵;;人和豚鼠前庭器毛细胞静纤毛之间的交链[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8年04期
9 杨军;脊椎动物毛细胞的机械换能作用——静纤毛束的结构与功能[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6年06期
10 李采,吴t 雯,迟放鲁;不同日龄小鼠听性脑干反应和静纤毛形态的发育特性[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琳;戴培东;华诚;张天宇;丁光宏;王克强;王正敏;;盖膜与内毛细胞静纤毛相互作用的生物力学分析[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孙建和;杨伟炎;方耀云;朱光明;侯宁;;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连接桥的扫描电镜观察[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孙建和;胡吟燕;翟所强;杨伟炎;朱光明;;豚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变异的扫描电镜观察[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能听出癌病变细胞开始的神奇听诊器[N];云南科技报;2001年
2 尹宏毅;纳米耳将使你闻所未闻[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登滨;Pou4f3基因突变致小鼠耳聋的听力学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茁;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耳蜗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艳;中国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Taperin基因的初步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25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12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