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entacam评估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屈光力
发布时间:2017-11-10 13:13
本文关键词:利用Pentacam评估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屈光力
更多相关文章: 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Pentacam 角膜 屈光 临床病史法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Bowmankeratomileusis,SBK)后使用不同方法评估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之间的差异,从而为临床提供一种角膜屈光术后相对较准确计算角膜屈光力的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65例(130只眼)行SBK治疗屈光不正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70只眼),女性30例(60只眼)。这65例患者年龄范围从19岁到31岁,平均年龄为(24.25±3.80)岁。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4.16±1.15)D,范围为-1.50~-6.00D。术前及术后均使用Pentacam对这65例患者进行检查。术前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的平均值为(7.75±0.29)mm,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半径的平均值为(6.33±0.20)mm。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的平均值为(6.33±0.22)mm,术后3个月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半径的平均值为(6.33±0.20)mm。术前和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4)。术前和术后3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2)。术后1个月和术后三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2)。术前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的比率R为(1.22±0.02)。第一种方法—角膜后表面曲率值修正法:利用实际测量的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来修正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P1,角膜前表面的屈光力=P实(1.376-1.000)/(n-1.000)。P实是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实际测得的术后角膜屈光力,n=1.3375,再根据Pentacam实际测量的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结合公式角膜屈光术后平均角膜屈光力P1=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计算出修正的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P1。第二种方法—高斯公式法:利用高斯公式获得角膜总屈光力P2=P_(ant)+P_(pos)-(d/n1)×(P_(ant)×P_(pos))。因为(d/n)×(P_(ant)×P_(pos))≈0.1,所以P2=P_(ant)+P_(pos)-0.1=(n1-n0)/r1+(n2-n1)/r2-0.1。。P2是根据高斯公式计算出的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的理论值(单位是D),P_(ant)是角膜前表面的屈光力(单位是D),P_(pos)是角膜后表面的屈光力(单位是D),d是角膜厚度(单位是m),n0是空气的屈光指数(1.000),n1是角膜前表面的屈光指数(1.376),n2是房水的屈光指数(1.336),r1是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单位是m),r2是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单位是m)。通过Pentacam三维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测量出的术后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径结合高斯公式可以得出角膜屈光术后角膜总屈光力P2。第三种方法—推算术前角膜屈光力修正法:利用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的比率R推算角膜屈光术前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r·R,r是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单位是m)。角膜屈光术前角膜屈光力=(1.3375-n0)/术前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n0是空气的屈光指数(1.000)。结合临床病史法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P_3=术前角膜屈光力+(术前屈光度-术后屈光度)。第四种方法—临床病史法:根据Pentacam实际测量出的术前角膜屈光力结合上述的临床病史法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术前角膜屈光力+(术前屈光度-术后屈光度),得到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P_4。将前三种方法得到的术后角膜屈光力值P_1、P2、P_3均与第四种临床病史法得到的术后角膜屈光力值P_4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第一种方法—角膜后表面曲率值修正法:利用实际测量的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来修正角膜屈光力P_1,角膜前表面的屈光力=P实(1.376-1.000)/(n-1.000)。P实是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实际测得的角膜屈光力,n=1.3375,,角膜前表面的屈光力=P实1.114。角膜屈光术后利用Pentacam实际测量的角膜屈光力P实的均值为(37.47±1.87)D,则角膜前表面的屈光力的均值为(41.74±2.09)D。利用Pentacam实际测量的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的均值为(-6.31±0.21)D。角膜屈光术后平均角膜屈光力P_1=术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P_1为(35.42±2.03)D。第二种方法—高斯公式法:术后角膜总屈光力P2=P_(ant)+P_(pos)-0.1=(n1-n0)/r1+(n2-n1)/r2-0.1。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即r1为(8.62±0.41)mm,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即r2为(6.33±0.20)mm,因此P2为(37.29±1.90)D。第三种方法—推算术前角膜屈光力修正法: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的比率R为1.22±0.02,角膜屈光术前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为(7.76±0.26)mm,角膜屈光术前角膜屈光力为(43.54±1.47)D,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P_3为(39.59±0.20)D。第四种方法—临床病史法: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P_4为(38.34±1.82)D。将前三种方法得到的术前角膜屈光力P_1、P2、P_3均与临床病史法得到术后角膜屈光力值P_4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P_1与P_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与P_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_3与P_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SBK术前和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值改变无临床意义。 2利用高斯公式得到的术后角膜屈光力较为准确,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在角膜屈光手术前的资料丢失的情况下。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庆丰,李莹,邓世靖,王智群,李然,罗时运,孙旭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2005年02期
2 李莹,李海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融解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5年04期
3 杜持新,沈晔,黄智敏,忻双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改变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眼科杂志;2005年06期
4 许琛琛,王勤美,余野;LASIK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研究[J];眼视光学杂志;2001年01期
5 季鹏;李镜海;毕宏生;周芳;王兴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和屈光力的变化[J];眼视光学杂志;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1166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1667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