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非尼对大鼠ROP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索拉非尼对大鼠ROP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索拉非尼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 玻璃体腔注射 异凝集素直接染色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索拉非尼对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为索拉非尼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16只7日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A.正常对照组、B. ROP对照组、C. ROP+DMSO组、D. ROP+DMSO+5μg索拉非尼组、E. ROP+DMSO+20μg索拉非尼组、F. ROP+DMSO+80μg索拉非尼组。A组一直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至17日,后五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分别置于氧浓度为(75±2)%的氧箱中饲养5天后取出再放于正常空气中饲养至第17天,P12乳鼠出氧箱,C组、D组、E组、F组分别左眼玻璃体腔注射5μL的DMSO和相应浓度的索拉非尼溶液,P17时处死乳鼠,分别取视网膜组织做视网膜铺片染色并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做视网膜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和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R-2和PDGFR-β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新鲜视网膜中的VEGFR-2m RNA和PDGFR-βmRNA的含量。 结果从视网膜铺片和石蜡切片HE染色均能观察到各组视网膜血管的形态:A组视网膜血管从视盘发出向四周放射状均匀分布,周边血管形态正常。B组和C组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并形成大量新生血管。D组、E组和F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扩张程度减轻,管径逐渐恢复正常,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呈量效关系。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A组视网膜各层清楚内界膜均一,几乎未见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B组和C组内界膜粗糙,可见大量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D组、E组和F组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数依次减少,且F组减少最明显。各组血管分支点数目:A组16.50±3.90个;B组37.44±6.47个;C组37.08±5.10个;D组30.80±6.85个;E组26.08±5.08个;F组19.83±3.51个。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个数为:A组0.22±0.42,B组35.66±4.70,C组35.30±4.54,D组27.30±4.28,E组21.41±3.53,F组7.41±2.87。除B组与C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化:各组均可见VEGFR-2蛋白的阳性表达,B组、C组阳性表达较高,表现为棕褐色颗粒或团块,均高于D组、E组、F组,且后三组的阳性表达依次减低,但高于A组。PDGFR-β蛋白的各组均未检测到阳性表达。RT-PCR:VEGFR-2m RNA的含量,各组均可见亮的条带,B、C组亮度最大,即VEGFR-2m RNA的最高,含量均高于最D、E、F组,且D、E、F组含量依次减少,但高于A组。在各组中均未加到亮的条带,即PDGFR-β mRNA的含量各组均未检测到。 结论在大鼠OIR模型中,索拉非尼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且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其抑制作用主要通过VEGF/VEGFR-2信号通路实现,,推测因乳鼠尚未成熟,视网膜组织中周细胞的含量极低,其表达的PDGFR-β极低。索拉非尼可能对已成熟的富含周细胞的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小萍;栾立标;;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在大鼠肠吸收特性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1年03期
2 刘亚方;李小刚;李洪玉;李金岭;姜申德;;索拉非尼的合成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2年05期
3 钱丽;华海清;;华海清教授运用中药治疗索拉非尼所致腹泻的经验[J];西部中医药;2013年07期
4 周爱萍;孙燕;;多靶点抗肿瘤新药索拉非尼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06年06期
5 贺飞;樊英;汤致强;;多靶点抗肿瘤新药索拉非尼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07年15期
6 赵乘有;陈林捷;许煦;罗晓燕;冀亚飞;;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年09期
7 管考鹏;马建辉;孙燕;;索拉非尼的毒副作用及处理[J];癌症进展;2007年04期
8 陈逢生;崔彦芝;罗荣城;李爱民;伍婧;张华;;索拉非尼与顺铂的不同联合方案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9 栾雪梅;姚立新;;索拉非尼[J];中国处方药;2008年07期
10 魏莉;黄娜;杨琳;郑大勇;崔彦芝;李爱民;吕成伟;郑航;罗荣城;;索拉非尼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觐云;陈悦;;索拉非尼最新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韬;林子超;陈倩超;魏雪;黄伟强;黄红兵;;索拉非尼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征分析与防治[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哲;张阳;吴涛;;索拉非尼联合伊立替康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抑制作用的时序性依赖机制探索与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4 李珍;;索拉非尼治疗肝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庄莉;俞军;吴健;张珉;沈恬;蒋国平;郭华;郑树森;;肝癌肝移植术后预防性服用索拉非尼有效改善受者生存[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李珍;刘红丽;张宁;;索拉非尼治疗肝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A];2012年“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郑家平;邵国良;罗君;陈玉堂;姚征;曾晖;郝伟远;;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安全性和生存因素分析[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淼;;索拉非尼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9 赵振宇;戈伟;;索拉非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A];第二届湖北省肿瘤靶向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选[C];2007年
10 成炳祥;方煊;朱承良;娄s
本文编号:1204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20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