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内耳病模型的建立及内耳干扰素-γ的表达
发布时间:2017-11-24 10:31
本文关键词:免疫性内耳病模型的建立及内耳干扰素-γ的表达
【摘要】:目的:建立免疫性内耳病模型,并检测内耳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变化情况。 方法:20只豚鼠按配对设计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钥孔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 KLH)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代替KLH免疫豚鼠。分别于免疫前和末次免疫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KLH抗体水平变化,采用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系统测试并记录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hority brainstem response audiometry,ABR)Ⅲ波阈值,之后断头和制作内耳石蜡切片,光镜观察豚鼠内耳结构变化,并行酶免疫组织化学试验,观察内耳干扰素-γ的表达。 结果:实验组免疫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以免疫前全部实验动物均值加2倍标准差(41.10dB)判断,实验组有7只动物(12耳)出现听损,,且免疫后血清中特异性KLH抗体水平较免疫前明显升高(P<0.01)。免疫前后对照组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和血清特异性KLH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间对比,免疫后实验组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和血清特异性抗KLH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著性(P<0.05)。内耳石蜡切片光镜观察发现实验组免疫后内耳组织中有炎细胞浸润,部分豚鼠内耳有迷路积水。酶免疫组织化学试验观察显示对照组豚鼠内耳组织中无明显褐色反应,实验组褐色反应(即抗IFN-γ特异性抗体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以下部位: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Corti器,蜗轴小血管周围。 结论:采用KLH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诱导并造成免疫性内耳病模型的成功率较高。正常豚鼠内耳中几乎没有IFN-γ表达,而在免疫性内耳病豚鼠内耳中IFN-γ呈显著表达。依据其作用机制,提示免疫性内耳病发生发展可能与IFN-γ表达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64.3;R-3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冬;李玉晓;李添应;冯炼强;文卫平;林志斌;;实验性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浆细胞因子IL-4和IFN-γ时相的变化[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年04期
2 曾惠琼;叶志中;汪迅;尹志华;何英;高建华;董慧娟;;SLE患者外周血IFN-γ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研究[J];现代免疫学;2007年01期
3 王云龙;李玲玲;李晨阳;吴阳;;猪γ干扰素基因的合成、表达及纯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年07期
4 孟晓丽;弓鸿飞;殷国荣;刘红丽;王海龙;刘美娜;;重组人干扰素γ联合弓形虫STAg鼻内免疫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05期
5 弓鸿飞;刘红丽;孟晓丽;刘转转;殷国荣;;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联合IFNγ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07期
6 田园;祝令伟;张国利;吴广谋;朱平;岳玉环;;猪干扰素γ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1221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2219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