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患慢性病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预后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共患慢性病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预后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治疗 残余症状 预后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治疗(CRP)后残余症状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科确诊为BPPV并行规范化CRP治疗后仍有残余症状的成人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及共患慢性病史情况等,不定期随访残余症状预后情况,分组后对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本研究的149例患者中,残余症状可自愈者71例,不可自愈者78例;男30例,女119例;年龄23~88岁;青年组30例,中年组46例,年轻老年组47例,老年组26例;共患高血压病者76例,糖尿病者76例,高脂血症者47例,心脏病者110例,缺血性脑病者43例。结论:高龄女性及共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和缺血性脑病者,残余症状不易自愈;其中,高龄及共患高血压病、糖尿病为影响残余症状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分类号】:R764.43
【正文快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的、阵发性的眩晕及眼震。目前,耳石手法复位治疗(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是最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尽管有效率可高达71%~9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向东;叶放蕾;李莹;张治成;杨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预后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06期
2 张娜;陈太生;董红;林鹏;刘冉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学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07期
3 杨娜;高旭光;;前庭性偏头痛[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2期
4 刘国忠;刘辉;赵鹏;;关于人类年龄分段的体育学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08期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6 王英歌;潘黎静;顾晰;张榕;林有辉;林少莲;陈曦;;顽固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继双;路春敏;张淑红;;基层医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38例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张继振;;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临床医学;2011年04期
3 朱常勤;;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220例[J];临床医学;2011年12期
4 梁中奎;王治英;;病毒性前庭神经炎31例误诊分析[J];临床医学;2012年06期
5 王利一;高波;宋海涛;黄魏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温度试验结果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8期
6 刘波;孔维佳;;复位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8期
7 郭向东;叶放蕾;李莹;张治成;杨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预后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06期
8 马鑫;李蔷;余力生;;病史两问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09期
9 张yN;刘博;左丽静;陈秀伍;赵小燕;段金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2期
10 郑涛;田广永;曹庆硕;于巧莲;梁丽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向东;叶放蕾;张治成;李莹;杨晓;;23例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朱连雨;潘冬青;何纲;;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丽华;范爱英;唐连敏;王敏英;张建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疗效观察[A];全国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培训班暨健康血压中国行福建漳州会论文综合刊[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文献分析及临床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田亮;复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和预防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健威;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的近期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商连春;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林韵琪;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温度试验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4 沈文翠;640例眩晕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户红艳;视频眼震图在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郑州大学;2011年
6 周延辉;正常人与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动态姿态平衡功能检查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东杰;手法复位治疗2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郝大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江礼焰;体位复位结合中药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徐磊;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1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进让;李厚恩;;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年10期
2 钟乃川;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再认识[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12期
3 刘向红;李广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临床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07期
4 马鑫;张翔;静媛媛;余力生;;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双温试验的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10期
5 钱淑霞;胡兴越;张晓玲;武建福;;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诱因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0年03期
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7 吴子明;张素珍;刘兴健;陈曦;冀飞;陈艾婷;杨伟炎;韩东一;;内耳病变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11期
8 刘博;刘捤;关静子;徐张帆;;老年眩晕的社区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9 杨弋;黄魏宁;宋海涛;高波;;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10 黄魏宁,徐进,高波,周金梅,刘桂芳;118例老年人眩晕和平衡障碍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09期
,本文编号:1242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24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