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Chandler综合征房角粘连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17-12-10 08:17

  本文关键词:Chandler综合征房角粘连机制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Chandler综合征 共焦显微镜 超声生物显微镜 眼前段OCT Pentacam三维眼前节成像系统


【摘要】:目的1、研究Chandler综合征和Fuchs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在共焦显微镜下的情况,探讨共焦显微镜下Chandler综合征的临床特征。2、通过对比Chandler综合征和Fuchs内皮营养不良患者各象限角膜内皮细胞疣锥状的突度分布情况,确定共焦显微镜对Chandler综合征房角改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3、联合UBM、AS-OCT、Pentacam三维眼前节成像系统等检查,进一步对Chandler综合征房角粘连进行研究分析。4、联合上述研究结果,探讨提高Chandler综合征的诊断方法。为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1、对27例(27只眼)Chandler综合征和16例(27只眼)Fuchs内皮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然后应用NAVIS软件测量、分析,角膜内皮细胞的锥状突度并进行比较。2、对27例(27只眼)Chandler综合征患者和16例(27只眼)Fuchs内皮营养不良患者分别进行UBM、AS-OCT、Pentacam三维眼前节成像系统等检查,进一步观察Chandler综合征的形态特征。 结果1、共焦显微镜下见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都出现了疣锥状突起,但突起的分布不同,其中Chandler综合征组周边01-04象限角膜内皮细胞锥状突度分别为72.48±12.20μm、71.52±10.87μm、72.11±10.84μm、73.00±11.11μm,较Fuchs内皮营养不良组周边01-04象限61.00±18.94μm、59.30±16.46μm、55.07±20.48μm、50.33±19.92μm显著增加,,经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所得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Chandler综合征组周边内皮细胞锥状突度较中央显著增加,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见表3,图7、图9);Chandler综合征组的中央内皮细胞锥状突度较Fuchs内皮营养不良组中央降低,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Fuchs内皮营养不良组中央与周边内皮细胞锥状突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见表6、图8、图10);2、使用UBM见Chandler综合征呈不同程度的周边虹膜前粘连、前房角结构消失、房角关闭(图14,15)。Fuchs内皮营养不良呈角膜水肿,内皮回声欠光滑,但无明显的周边虹膜前粘连及房角关闭(图16);3、通过AS-OCT见前者角膜水肿、增厚,周边虹膜前粘连、房角近全关闭(图17、18)。后者角膜水肿,未见角膜内皮、虹膜及房角的改变(图19)。4、通过Pentacam三维眼前节成像系统可见前者角膜后表面周边部发生组织粘连(图21、22),后者改变则不明显(图23)。 结论1、在共焦显微镜下Chandler综合征和Fuchs内皮营养不良患者均出现了角膜内皮细胞的疣锥状突起,但二者突起的分布情况不同。Chandler综合征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疣锥状突起分布是角膜中央部较低,周边部较高;Fushs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疣锥状突起则表现为分布较均匀。2、我们推测是这种分布不同造成了Chandler综合征患者房角容易出现明显的锥状前粘连,而Fuchs内皮营养不良患不会出现房角锥状前粘连,这可能是Chandler综合征患者房角发生锥状前粘连主要机制之一。3、通过AS-OCT、UBM、Pentacam可以观察到角膜各层结构形态学的变化及虹膜粘连,但都无法观察及测量角膜内皮细胞锥状突度,因此共焦显微镜在Chandler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3.1


本文编号:1273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273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b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