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s模式识别受体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20 16:20
本文关键词:NLRs模式识别受体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出处:《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年1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Nods样模式识别受体 鼻炎 变应性 变应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LRs)样模式识别受体家族Nod1、Nod2及Nalp3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分别采用Real-Time 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Nod1、Nod2、Nalp3蛋白在AR患者下鼻甲组织中的表达,以鼻中隔偏曲(NSD)患者下鼻甲黏膜作为对照,分别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观察AR患者舌下脱敏治疗6个月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od1的改变,通过ELISA检测观察外周血IL-4、IL-6、IL-10、IFN-γ的变化。结果:3种Nods样受体在AR及NSD组鼻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表达于鼻黏膜上皮细胞、腺体上皮、炎性细胞(如浆细胞、嗜酸粒细胞)。但在AR组中Nod1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NSD组(P0.05),Nalp3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NSD组(P0.05);2组中Nod2mRNA、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敏治疗后6个月,Nod1表达改变与外周血IL-10的改变呈负相关(r=-0.88,P0.05);Nod1表达改变与外周血IL-6的改变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1Nod1、Nod2及Nalp3在2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AR组Nod1表达低于NSD组,Nalp3高于NSD组,说明Nod1、Nalp3可能参与AR的发病。2舌下脱敏治疗6个月后,Nod1表达降低,其表达降低与外周血IL-10的改变呈负相关,提示Nod1可能通过调控IL-10变化参与舌下脱敏治疗机制。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南省平顶山煤炭集团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分类号】:R765.21
【正文快照】: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发病广泛、呈全球蔓延的鼻腔过敏性疾病,据文献报道〔1〕发病率为10%~20%,影响全球约30%的成人和40%的儿童。其发病涉及环境及遗传2个方面,尤以环境因素发挥着主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存在于上呼吸道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R)可能在启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立新;;抗组胺药在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13年09期
2 张薇;尤易文;顾苗;陈静;王强;;80例成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估[J];重庆医学;2013年31期
3 张正强;单智慧;解美犁;韦菊林;杜军;;鼻内窥镜下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疗效观察[J];农垦医学;2013年02期
4 张沈华;申聪香;文忠;李冠雪;杨柯柯;史欣;;Nods样模式识别受体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年20期
5 王燕玲;陈璐;吕艳;;射频鼻中隔划痕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15期
6 吴明海;王秋萍;张恺;吴昆e,
本文编号:1312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3127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