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出处:《眼科》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巩膜扣带术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在C3和D1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经巩膜扣带术治疗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16例16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6眼)PVR分级在C3(9眼)和D1(7眼)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疗效。主要指标PVR分级、视力、视网膜复位状况。结果 16眼均采用巩膜外冷冻-硅胶外加压-环扎术,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15眼(93.8%)。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2行以上者6眼。结论对于部分PVR分级在C3和D1的陈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R779.6
【正文快照】: 巩膜扣带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之一。虽然随着玻璃体切除手术器械和手术技巧的进步,特别是23G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开展,玻璃体切除手术的适应证变宽泛,但巩膜扣带术因具有简单易行、眼内结构扰动少等优点,在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对于增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惠颖,帅开地,谭柯;冷针巩膜穿刺放液在巩膜扣带术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朱宇东,臧晶,何丽蓉;巩膜扣带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J];国际眼科杂志;2004年05期
3 柯根杰;王林;顾永昊;;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年11期
4 李松峰;王煜霞;乔利亚;;巩膜扣带术后血-眼屏障的早期变化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7年11期
5 赵鲁新;王哲;潘洁;于晓晖;;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09期
6 张喜梅;高晓虹;张东昌;范永;贾亚丁;;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9年10期
7 张龙;秦莉;裴澄;;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11期
8 史少阳;冯雪梅;裴存文;胡娜;李迅;陈晓隆;;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09期
9 张志;马利波;;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10期
10 马雪英;张蓉;李陵;;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旭構;陈浩宇;黄永盛;颜坚;梁小玲;;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长期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谢欣;翁燕;姜节凯;;视网膜下增殖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李松峰;;巩膜扣带术后血—眼屏障的早期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黄林英;戴虹;;二次巩膜扣带术后剧烈眼痛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谢欣;翁燕;姜节凯;;视网膜下增殖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临床分析[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吴建华;程建宏;李朝辉;阎静;;巩膜扣带术后早期伴发视物变形的原因分析[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楚艳华;刘蓓;赵秉水;韩泉洪;;巩膜扣带术后的脉络膜脱离[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段安丽;;巩膜扣带术在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未复位病例中的应用[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张珑俐;陈松;;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后极部视网膜定量分析[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肖云;范银波;高晓唯;蔡雪虹;赵勇;许正华;;巩膜扣带术不放液治疗陈旧性原发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乐;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变化的观察[D];吉林大学;2006年
2 韦柳丹;巩膜扣带术失败病例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高亚莉;玻璃体腔内注入空气在巩膜扣带术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4 潘雪;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胡立影;玻璃体切割术与巩膜扣带术治疗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苏盈盈;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病例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任静琴;黑色素相关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联合OCT评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早期黄斑功能的改变[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李世迎;巩膜扣带术后视物变形的成因研究及电子Amsler方格表检测软件的开发[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9 岳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两种术式后黄斑结构和功能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5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31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