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方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6 19:27

  本文关键词: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方式分析 出处:《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年1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间歇性外斜视 集合不足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256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斜视度数与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斜视度≤25△的56例患者行单眼内直肌缩短术,远期有效率为85.71%;斜视度30~55△的138例患者行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远期有效率为90.58%;斜视度≥60△的62例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单眼内直肌缩短术,远期有效率为88.71%。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视近、视远斜视度及视近和视远斜视度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双眼视功能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应根据斜视角度的大小选择内直肌缩短术,或同时联合外直肌后徙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ermittent exotropi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56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intermittent exotropia treated by surgery in March 2009 9,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bismus degree and operation mode was summarized. The deviation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25 Delta were performed in 56 patients with single lateral rectus resection, the long-term rate is 85.71%; strabism 30~55 delta 138 patients underwent unilateral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 combined with medial rectus resection, the long-term rate is 90.58%; the strabismus degree is larger than 60 Delta were performed in 62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external rectus recession combined with single lateral rectus resection, the long-term rate is 88.71%.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ear to the eye, the far side strabismus, the near to the eye and the far side strabismus in all the patients (P0.05). There was also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P0.05). Conclusion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intermittent exotropia should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angle of the strabismus, or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external rectus muscle.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
【分类号】:R779.6
【正文快照】: 间歇性外斜视是外斜视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类型,因其双眼融合功能不稳定,患者斜视角经常发生变化,最终由于双眼单视功能的破坏而迅速发展为恒定性斜视,因此强调早期手术治疗。集合不足型是间歇性外斜视中手术设计难,手术量不易掌握,术后易发生过矫或欠矫的外斜视,其手术设计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炜,王京辉;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J];眼科;2000年05期

2 韩惠芳;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1年01期

3 石荣先;间歇性外斜视手术7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德宣;刘亚男;;手术治疗先天性特发性眼球水平震颤28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2 李瑞凤;刘桂香;;不同注视性质弱视治愈前后立体视的变化[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鲍秀艳,刘兴强;间歇性外斜视手术56例效果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郭文华;;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王平;郭新;;55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疗效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刘世纯;李华;宋胜仿;苏杨;;3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J];重庆医学;2011年06期

7 张夏薇;刘凤兰;李丛林;;下斜肌转位术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治疗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罗肇文;孙志河;;增强型下斜肌前转位联合部分肌肉切除术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疗效评价[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袁春秀,麦光焕;外斜A征的手术治疗[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邱芳芳,林发森,刘小燕,徐国兴,马少青,韩晓丽,陈振斌,周琳瑛;36例共同性斜视眼肌的超微结构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宾;王健英;李建阳;;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近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朱建华;梁金才;张胜利;张敏;陈锐群;;压贴三棱镜建立斜视儿童立体视功能的临床应用[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卫红;;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马云霞;孙仪亚;刘绍刚;周蓉;邱煦;龚力力;蒋义珍;;78眼儿童弱视治疗临床分析[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葛志红;张丽萍;;间歇性外斜视86例手术疗效临床分析[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玮;应用Orbit~(TM)1.8眼外肌生物力学模型辅助非共同性斜视诊断和治疗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2 肇龙;中西医结合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利;正常人及非共同性斜视病人眼外肌及眼球运动神经的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吴其正;单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建勋;HirschbergTest与KrimskyTest在儿童斜视角测量中准确性及可靠性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4 楚瑞雪;神经生长因子对猫双眼融合功能影响的探讨[D];青岛大学;2011年

5 朱格非;复杂性角膜穿通伤的联合手术治疗[D];暨南大学;2003年

6 冬梅祖雨 保尔;上斜肌功能亢进A征诊断及处理[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7 柳小丽;斜视性弱视术后视力及三级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宋友军;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邬海翔;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的立体视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沈婷;浙江省级眼科中心2002年—2006年儿童斜视手术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方华;傅宝印;;外斜视的原因和治疗[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1年03期

2 范贵云;蔡志义;;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同视机矫正训练疗效观察[J];眼科研究;1985年04期

3 孟祥成,张德馥,郑玲,刘东辉;间歇性外斜视的成因、分类及手术选择[J];实用眼科杂志;198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丹娜,周艳;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03年02期

2 安玮,郑根主,向金明;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5年02期

3 杨崇清;陈偕穗;;间歇性外斜视80例手术治疗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6年06期

4 王善洁;;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李桂香;杨朝举;许寿芬;陶涛;俞丽云;;间歇性外斜视27例手术治疗[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6年02期

6 王莺;孙慧华;闵云花;;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J];上海医学;2006年06期

7 李养军;王为农;严宏;;超常量后徙联合缝线松弛治疗大度数间歇性外斜视的长期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6期

8 贾延磊;史颖君;;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2007年06期

9 刘爱琴;郭素梅;王慧;张五岳;王香;;成人间歇性外斜视40例治疗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10 王亦敏;宋友军;;低度数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手术时机探讨[J];山东医药;2007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沈婷;;间歇性外斜视研究进展[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吉秀祥;董晓云;;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胡春生;;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和疗效观察[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温佶俐;;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的非手术治疗[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冯长顺;汤黎明;;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肇龙;中西医结合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王冰;改良的单侧—退—截手术治疗儿童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凤娇;间歇性外斜视远斜视角测量方法的比较[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淑静;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矫正前后融合和立体视功能的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靳立飞;中文版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评价及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4 陶崇飞;两种术式在治疗3-11岁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临床效果[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王欢;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远期眼位的临床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6 王婷;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调节功能与集合功能的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林珊;间歇性外斜视诊断性遮盖前后斜视角及斜视分型的变化[D];山东大学;2014年

8 杨倩;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9 米静;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年龄及术后视功能的临床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38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338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2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