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226Hz和1000Hz鼓室声导纳在不同年龄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18-02-20 03:12

  本文关键词: 颞骨薄层CT 婴幼儿 鼓膜 中耳炎积液 出处:《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以影像学检查为诊断分泌性中耳性的标准,分析不同年龄段分泌性中耳炎常婴幼儿226Hz和1 000Hz 2种探测音鼓室声导纳曲线类型分布特点和趋势,比较2种方法在敏感度和特异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颞骨薄层CT证实为分泌性中耳炎婴幼儿177例(226耳),中耳结构正常的婴幼儿158例(266耳),年龄1~60个月。根据年龄分为6组,分别为0~6月龄组,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18~24月龄组,24~36月龄组,36~60月龄组,分别进行226Hz和1 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测试。用配对χ2检验对不同年龄组受试儿童两种声导纳测试法结果进行检验,并用ROC方法分析2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分泌性中耳炎婴幼儿各组226Hz鼓室声导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1.1%、35.2%、46.9%、42.0%、62.5%及68%,1 000Hz鼓室声导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4.7%、98.1%、96.9%、91.2%、95.8%及88.0%。中耳功能正常婴幼儿,226Hz鼓室声导纳正常型检出率分别为95.1%、88.6%、85.1%、93.3%、88.5%及93.5%,1 000Hz鼓室声导纳正常型检出率分别是为87.8%、94.3%、89.4%、95.6%、94.2%及97.8%。2种测试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检出率在36月龄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测试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0~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个月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6月龄以下婴幼儿探测分泌性中耳炎应以1 000Hz鼓室声导纳为主,36~60月龄幼儿应同时测试226及1 000Hz鼓室声导纳。以单峰型和双峰型1 000Hz鼓室声导纳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正常标准,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acoustic admittance curves in detecting tympanum of infants and infa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at 226Hz and 1000 Hz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by using imaging examination as the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secretory middle ear.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Methods: 177 infa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and 158 infants with normal middle ear structure, aged 1 to 60 months, were divided into 6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age. The age groups were 0 ~ 6 months old group, 12 ~ 12 month old group, 18 ~ 18 month old group, 24 ~ 24 ~ 36 month old group, 36 ~ 60 month old group, respectively. The acoustic admittance tests of 226Hz and 1,000 Hz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wo kinds of acoustic admittance tests in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tested by paired 蠂 2 test.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analyzed by ROC method. Results: the detectable rate of abnormal acoustic admittance in 226Hz tympanic chamber of infa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was 21.1 ~ 35.29.The detectable rate of abnormal admittance of tympanic chamber was 94.798.196.99.91.29.98% and that of middle ear was 88.00.The detection rate of abnormal admittance in tympanic chamber was 94.798.196.99.99.91.29.Results: the detectable rate of abnormal admittance of tympanic chamber was 94.798.196.99.91.29.85% and that of middle ear was 88.0%,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normal tympanic admittance of normal tympanic motility in infants with normal function were 95.1% and 93.51000 Hz, respectively. The detectable rates of normal tympanic admittance were 87.8% and 93.510Hz, respectively. The detectable rates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were 87.8% and 97.8.2%, respectively. The detectable rates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under 36 months ol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two test method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0 ~ 36 month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e than 36 months.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in infants under 36 months of age should be guided by 1 000 Hz tympanic sound conduction. The auditory admittance of 226 and 1 000 Hz tympanic acoustic admittance should be tes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normal standard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should be single peak type and double peak type 1 000 Hz tympanic acoustic admittance. It has high reli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基金(No:2009-3-29)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科研合作基金重点项目(No:12JL12)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No:2011-1017-01) 资助卫生行业科研专项(No:201202001)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No:201202001)
【分类号】:R76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文霞;许政敏;;声导抗测试在婴儿中的应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年06期

2 吕静;莫玲燕;刘辉;陈雪静;卞迁;孙玉兰;陈静;张帆;;颞骨CT正常儿童1kHz鼓室声导纳特征[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年04期

3 商莹莹;倪道凤;刘世琳;;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婴儿中耳功能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磊;郭玲;杨静静;柳莹;林婵婵;刘丽;;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2 别旭;孙秀珍;赵萍;付敏;;310例未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诊断[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郑宏伟;李兴启;余力生;;1000Hz声导抗测试豚鼠中耳积液[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年02期

4 齐月娥;杨燕燕;张菲菲;张黎平;王晓英;陈晶;高芳;刘佳;;试管婴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06期

5 李晓璐;卜行宽;陆玲;许景;韩树萍;童梅玲;徐霞;刘丞;;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1期

6 孙磊;郭玲;杨静静;柳莹;林婵婵;刘丽;;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9期

7 许军;陈淑飞;郑周数;邵小飞;苏仁杰;史波宁;;正常婴儿1000Hz探测音及多频率扫描声导纳测试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10期

8 陶峥;李蕴;侯峥;程岚;;普遍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确诊耳聋者颞骨CT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4期

9 黄丽辉;戴瑞邦;莫玲燕;刘辉;史雷;刑锦红;马莹;刘博;郭连生;韩德民;;足月正常新生儿多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正常值测定[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16期

10 倪道凤;;婴幼儿听力客观评估[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周数;陈淑飞;邵小飞;苏仁杰;史波宁;;1-6月龄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璐;儿童听力障碍现状分析与听力康复[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2 林倩;新生儿及婴儿的听觉特性与山东地区耳聋热点基因突变及其听力学表现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代键;多频鼓室声导抗测试在婴幼儿中耳功能诊断中的应用[D];宁波大学;2010年

2 邹彬;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婴幼儿听神经病[D];广州医学院;2011年

3 陆金山;正常新生儿1000Hz声导抗特征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4 于多娇;138例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听力鉴定结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芙蓉,柯嘉;儿童及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指南(美国)[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2 张亚梅;;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疗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20期

3 倪道凤;婴幼儿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13期

4 徐静;郑芸;汪审清;梁传余;;学龄前儿童鼓室导抗筛查的正常值[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10期

5 蔡正华;彭士春;恩晖;张微;亓贝尔;莫玲燕;史蕾;邢锦红;马莹;;正常新生儿声导抗特性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年05期

6 商莹莹;倪道凤;刘世琳;;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婴儿中耳功能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7 商莹莹;倪道凤;;婴儿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8期

8 陈文霞;许政敏;;72例新生儿的声导抗图形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道凤;;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7年01期

2 王素芳;韩富根;;低龄婴幼儿鼓室积液的调查及随访[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05期

3 秦学玲;;关于婴幼儿鼓膜内软骨组织[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5年03期

4 薛新中!454001焦作,孙凌宏!454001焦作,毋海燕!454001焦作;干制异体婴幼儿硬脑膜修补鼓膜穿孔[J];华中医学杂志;1999年06期

5 冯运龙;;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附9例报告)[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6 李克玉;吕东霞;;婴幼儿鼻泪管阻塞的探洗疗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年S1期

7 赖群欣;麦飞;伍燕飞;黄学林;;191例婴幼儿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测听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07期

8 林建民;宝宝的时间就是视力[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1996年03期

9 姚定泉,张中华;婴幼儿原发性眼内恶性淋巴瘤1例[J];湖南医学;1997年04期

10 郑军,王轶鹏,孙文,董震,杨占泉;声反射鼻测量计对婴幼儿进行鼻腔测量[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金才;朱娅娅;;非散瞳视网膜检影法在婴幼儿屈光性质筛查中的作用[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邹建华;;114例婴幼儿验配助听器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3 李建明;徐文彪;罗源利;刘鸿圣;周宁;吴倩倩;;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婴幼儿内、中耳VR图像质量的影响[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伟波;;婴幼儿泪道阻塞探通术的技巧[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周纯;施明光;;3岁前婴幼儿视力发育的评估——电脑控制COPL系统检测报告[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亚梅;赵靖;安嘉清;杨小健;;婴幼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胡乐明;裘秀兰;钱林荣;杨雪明;沈定;;婴幼儿耳聋的检测及早期干预效果分析[A];200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黄丽辉;韩德民;莫玲燕;刘辉;陈静;恩晖;蔡正华;亓贝尔;郭连生;;ABR与ASSR在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听力评估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9 苏炎峰;;一种对婴幼儿安全有效的睫状肌麻痹剂[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梁金才;朱娅娅;;婴幼儿泪囊炎的治疗体会[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衣晓峰;婴幼儿白内障矫治临床新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衣晓峰;婴幼儿白内障矫治有创新[N];健康报;2003年

3 王爱平;警惕婴幼儿怪眼[N];大众卫生报;2007年

4 钱进;警惕婴幼儿“怪眼”[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咨询值班医师:李主任;婴幼儿患白内障怎么办[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6 杨春;婴幼儿慎用氯霉素眼药水[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李颖;警惕蓝光危害关注宝宝眼睛发育[N];科技日报;2007年

8 指导专家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儿科 姚忠凯 副教授 通讯员 朱广平 记者 张元婧;宝宝对眼多数能自动矫正[N];医药导报;2007年

9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锦屏;婴幼儿鼻塞少用滴鼻剂[N];健康时报;2008年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 魏红;早期发现婴幼儿视力障碍[N];保健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武庆;鼓膜上皮干细胞的定位特征和培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谢友舟;听骨链系统在声波传导过程中的相关生物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郑荣昌;孕晚期胎儿及婴幼儿眶内眼外肌Pulley系统的发育[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4 聂文英;新生儿视听功能同步监测机制及功能整合的同步诱发电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申屠形超;独特表型簇状混浊先天性白内障的超微结构和疾病相关候选基因的定位和克隆[D];浙江大学;2005年

6 徐磊;壳聚糖—磷酸甘油凝胶系统应用于内耳局部给药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郭明丽;听觉失匹配负波与言语识别功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8 傅窈窈;外中耳畸形的形态与力学分析及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海华;封闭式婴幼儿PL视力检测仪的试制与临床初步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2 刘思思;基于声学的婴幼儿有声表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3 尹建枚;CO_2激光鼓膜打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赵岱新;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治体会[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刘庆先;先天性耳聋婴幼儿听觉及语言中枢等相关脑区变化的f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6 彭兖莱;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力损失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田春杰;口服高丽红参对鼓膜内注射庆大霉素引起的耳前庭功能和听力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D];延边大学;2011年

8 边致强;多层螺旋CT对婴幼儿先天性感音性耳聋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08年

9 肖娟;鼻咽癌放化疗后听力损害的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08年

10 朱翊洲;中耳听骨链的有限元建模及其声音传导的力学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18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518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d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