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与正常大鼠晶状体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9 01:03

  本文选题:蛋白质组学 切入点:晶状体 出处:《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在糖尿病引起的眼病中位居第二位,其发病机制有诸如:渗透压学说、蛋白质糖基化学说、氧化应力学说等。由于晶状体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组织,很适于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建立和发展,该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晶状体疾病的研究中。 蛋白质组学是从蛋白质组的水平上认识生命活动的机理和疾病发生的机制,它是对研究对象蛋白质水平整体的研究,其中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它是截至目前为止常用的能连续在一块胶上分离数千种蛋白质的唯一方法。 目的 本实验应用差异凝胶电泳的方法(2-D DIGE)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找出混浊程度不同的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与正常大鼠晶状体蛋白质总体变化趋势,旨在发现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质谱分析和确定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蛋白质打下基础。 方法 运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特殊膳食喂养法饲养同一周龄的SD大鼠20只,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周龄SD大鼠作对照组。后分别取造模后6周、20周及对照组大鼠晶状体各10只作为样本。所有样品经过研磨碎裂,使用Clean-up试剂盒除盐,及运用蛋白质试剂盒蛋白定量;再从每样品中取出50μg,用荧光染料Cy3、Cy5标记所选的蛋白质样品,内标用Cy2染料标记;然后混匀每块胶中的样品,将样品加入固相pH梯度干胶条内,进行等电聚焦(IFE);等电聚焦结束后,需平衡胶条2次,然后转移至SDS-PAGE凝胶中进行二向电泳(SDS—PAGE);结束后,采用激光扫描仪进行荧光扫描,并使用DeCyder差异分析软件分析,找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 结果 最终三组样品共检测到65个有差异蛋白质点,随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加重,可见39个点上调表达,26个点下调表达(蛋白表达量上调或下调超过50%即1.5倍、p0.05的蛋白点定义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差异量达到3倍的点共19个(P0.05)。 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和正常大鼠晶状体存在蛋白表达的差异,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混浊程度不同的晶状体和正常大鼠晶状体同一匹配的蛋白存在表达量的上升或下降。这种蛋白质的差异变化可能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有关。
[Abstract]:Diabetic cataract is a common diabetic complication. It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diabetic eye disease. Its pathogenesis includes osmotic pressure theory, protein glycosylated chemistry, The theory of oxidative stress. Because lens is the tissue with the highest protein content in organism, it is very suitable to use proteomics method to study i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roteomics technology,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more and more to the study of lens diseases. Proteomics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life activity and the mechanism of disease from the proteome level. It is the whole study of the protein level of the object of study, in which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i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proteomics. It is the only method used so far to separate thousands of proteins on a piece of glue. Purpose. In this experiment, we used differential gel electrophoresis (DIGE) and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to find out the general change trend of lens protein in diabetic cataract rats with different turbidity degree and normal ra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that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sease. Method. Twenty Sprague-Dawley rats of the same week age were fed with a special diet with low dose streptozotocin (STZ) for 10 rats in each group. Another 10 SD rats of the same age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After 6 weeks and 20 weeks of model making and 10 rats of control group, the lens of each group were taken as samples. All the samples were ground to pieces, Clean-up kit was used to desalinate and protein kit was used to quantify protein. Then 50 渭 g of each sample was taken out, the selected protein sample was labeled with fluorescent dye Cy3OC5, and the internal standard was labeled with Cy2 dye. Then, the samples in each gel were mixed together, and the samples were added into the solid phase pH gradient dry tape for isoelectric focusing. We need to balance the tape twice, then transfer it to SDS-PAGE gel for two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After that, we use laser scanner for fluorescence scanning and DeCyder differential analysis software to find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 spots. Results. In the end, 65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 spots were detected in the three groups, with the increase of lens opa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9 sites up-regulated and 26 down-regulated (protein expression more than 50%, i.e. 1.5-fold p0.05) were defined a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 spots. Conclusion. There was a difference in protein expression between diabetic cataract rats and normal rats. The expression of the same matching protein in the lens of diabetic cataract ra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opacity was increased or decreased,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cata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7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红玉;;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5期

2 禹倩倩;姚勇;;对氧磷酶-1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1年09期

3 张奇;李娜;马雅玲;;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4 张伟忠;;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2期

5 王敏;;糖尿病性白内障19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7期

6 方立铭;程桂平;;激光拉曼光谱在白内障研究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1年10期

7 林惠敏;骆康;;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80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09期

8 覃冬;康刚劲;;3-氨基苯甲酰胺影响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J];重庆医学;2011年24期

9 刘建平;张劲松;;渗透压在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7期

10 唐正香;;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超;;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前术后护理[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冰凌;张国华;;消翳自拟方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经验总结[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3 董淑珍;;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微量元素[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张婕;严宏;Harding JJ;刘震雄;王新;;首先被氨甲酰化攻击的晶状体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董君艳;王力光;;犬白内障的临床分类及病理特性[A];第十三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永强;严宏;;早期被地塞米松攻击的晶状体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文军;唐罗生;;不同生长期晶状体蛋白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影响[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申屠形超;姚克;;突变型γD-晶状体基因蛋白模型的计算机构建和分析[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申屠形超;姚克;;突变型晶状体基因蛋白模型的计算机构建和分析[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邓辉;金明;苑维;李宏;郭梅;;明目地黄丸防治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牛磺酸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白内障干预机制初探[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朱立明;白内障药物防治现曙光[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刘永平邋郑义;我国白内障发病机理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教授 严宏邋刘永平 郑义 整理;从发病机理探寻白内障药疗[N];健康报;2008年

5 广州空军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景连喜;治疗白内障的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06年

6 魏纹;糖尿病患者悉心保护你的眼[N];大众卫生报;2003年

7 武汉市第八医院药剂科 曹霞;多种药物可延缓白内障进程[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洪志勇;葡萄糖与人的衰老[N];健康报;2002年

9 刘良鸣;糖尿病并发症不容忽视[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博士 石晶明;得了糖尿病 定期查眼睛[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竺向佳;人晶状体细胞膜流动性的年龄相关性改变及可溶性晶状体蛋白的调节作用[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张新彦;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磷酸化位点鉴定[D];复旦大学;2012年

3 崔蓓;TPCK对大鼠晶状体混浊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4 陈强;一个遗传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及其致病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赵永清;非洲爪蟾晶状体发育与再生过程中αA-,βB1-晶状体蛋白的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6 高茜;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复合物生物化学特性与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解孝锋;线粒体活性氧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关系及茶多酚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静;紫外线诱导的大鼠晶状体氧化损伤和防御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季樱红;先天性遗传性白内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燕;萘性白内障的氧化机制及液体纯牛奶对其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超;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蛋白质的质谱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胡晓青;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与正常大鼠晶状体蛋白质组差异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慧;氧化应激机制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及绿茶干预的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吴建峰;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中UCPs、MnSOD表达的变化[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刘志涛;αB-晶状体蛋白在不同周龄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表达[D];吉林大学;2012年

6 吴怡;二肽基肽酶Ⅱ在人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表达[D];吉林大学;2010年

7 占志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水通道蛋白0、1的表达及其超微结构观察[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8 马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9 马颖;热处理对STZ-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10 张健;一氧化氮对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影响及意义[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32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632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f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