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高度近视弧形斑与黄斑病变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4 02:29

  本文选题:高度近视 + 弧形斑 ; 参考:《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 高度近视弧形斑是高度近视典型的眼底改变之一,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是导致高度近视患者低视力的主要原因。过去对近视弧形斑与眼轴、屈光度等的相关性及高度近视黄斑病变与眼轴、屈光度等的相关性研究较多,发现弧形斑与眼轴、屈光度等具有正相关性,在初步检查时可以根据弧形斑大小对患者近视程度做出评估,且其灵敏度较高。高度近视黄斑病变与眼轴、屈光度、年龄等具有相关性,可根据眼轴、屈光度、年龄对黄斑病变提早做出预防。但很少研究近视弧形斑与黄斑病变的关系。中医认为高度近视多与肝、脾、肾有关,根据症状将其归为“云雾移睛”、“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但目前对弧形斑中医分型的研究较少,而且缺乏统一的观察指标。 目的 1.探讨高度近视弧形斑与黄斑病变、中医证型的关系。 2.观察补肾健脾中药对兔后巩膜加固术后巩膜重塑的影响 方法 1.随机选择符合标准的高度近视患者30例(57眼),分别观察其弧形斑大小(利用IMAGE net2000图像分析系统,手动圈出弧形斑的面积,并记录其数值的大小)、黄斑病变情况(根据眼底镜、眼底彩照、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ic, FFA,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等结果将黄斑部情况分无变化或拱环缺损、漆裂纹、新生血管或出血、萎缩斑或Fuchs斑),眼轴、屈光度、年龄、并对其辨证分型(分为脾气虚弱、肝肾亏虚两型),分组纪录、应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 2.随机将12只成年大自兔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加中药1组和手术加中药2组。3组双眼都接受后巩膜加固术,术后手术加中药1组和手术加中药2组分别加喂近视Ⅰ号和近视Ⅱ号,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分批取标本,用光镜对加固处巩膜的贴附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结果 1.临床部分:本课题57眼中,黄斑部无明显变化或拱环缺损者22眼,有漆裂纹20眼,有新生血管或出血者8眼,萎缩斑或Fuchs斑者7人。其中弧形斑面积小于2mm2者黄斑部无明显损害者16眼占87.5%,弧形斑面积在2mm2至4mm2之间者黄斑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者15眼占71.4%的,弧形斑面积大于4mm2者黄斑部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者18眼占90%。所有病例中属脾气虚弱的有37眼,肝肾亏虚者有20眼。弧形斑面积小于3mm2者93.5%表现为脾气虚弱型,仅6.5%表现为肝肾亏虚型;弧形斑面积大于4mm2者20%表现为脾气虚弱型,80%表现为肝肾亏虚型。高度近视弧形斑与黄斑病变、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 2.实验部分:3组加固巩膜条与宿主巩膜都贴附形成“新巩膜”,但手术联合中药组较单纯手术组巩膜条与宿主巩膜粘附较快、周围血管丰富。 结论 l.高度近视弧形斑可作为提早介入医源性干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预防指标。 2.高度近视弧形斑可作为一个重要体征参与高度近视辨证分型。 补肾健脾中药具有促进巩膜条与宿主巩膜贴附愈合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78.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铭瑶,周本扬,李梅,刘卫华,何建红,段中汉;近视弧形斑、近视度、视轴长度的检测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0年04期

2 黄仲委;关国华;李志英;余杨桂;;高度近视眼治疗观察[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Z1期

3 王幼生,关国华;高度近视的治疗时机[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4 吕灶林;315例近视眼与近视弧斑的关系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朱玉广,刘双珍;形觉剥夺性近视中巩膜变化的生物学机制[J];眼科新进展;2003年01期

6 徐国英,沈玉英,王越;近视弧、屈光度和眼轴之间的相关性[J];眼科新进展;2003年03期

7 李士清;文峰;吴为菊;黄时洲;罗光伟;吴德正;;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分类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J];眼科新进展;2007年02期

8 肖林,赵光喜,刘晶,汪晓,张秀敏,刘利;不同材料后巩膜加固术的研究[J];眼科研究;2000年02期

9 余扬桂,关国华,黄仲委,李志英;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特征及中西医结合防治[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1年00期

10 顾文斌;辨证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32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2年02期



本文编号:1747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747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4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