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在眼眶复合性骨折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眼眶复合性骨折 + 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 ; 参考:《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眼眶骨折整复治疗一直致力于眼眶功能的恢复和形态的重建,如何恢复眼球功能,又实现眼眶和颅颌面部的重建,是眼科医师面对的巨大挑战。目前临床在眼眶骨折修复中修复材料的选择及手术方式上进行着不断地探索。随着影像学,制造业以及计算机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联合,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在多领域逐步进入临床。本课题在眼眶复合性骨折整复中利用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整体修复眶壁和眶缘,探讨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在眼眶复合型骨折整体整复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自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收集到的资料完整的复合性骨折患者共计47例,47只眼。其中男性39例(39只眼),女性8例(8只眼),男:女=4.9:1,年龄13~54岁,中位数为34岁。右眼20例,左眼27例。受伤时间2周~3个月,中位数为3周。致伤原因:车祸致伤23例,占48.9%;暴力致伤17例,占36.2%;摔伤4例,占8.5%;爆炸伤3例,占6.4%。眼球摘除2例,余45名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眼球内陷、眼球运动受限、复视。 随访时间6个月~12个月,中位数为9个月。 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方式,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或板状Medpor修复眶壁,眶缘型Medpor重建眶缘;B组为试验组:对眼眶复合性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以CT数据为依据,应用图形处理软件,行眼眶三维重建,镜像翻转复制健侧眼眶替代患侧眼眶,恢复伤前正常解剖结构。应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患者伤后眼眶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在其上计算机辅助以镜像翻转后正常结构为模板成形钛网,于术中植入预成型钛网,同时修复眶壁及眶缘,行眼眶整体修复。术后通过临床监测复视像、眼球运动和使用CT测量的眼球突出度及眶容积变化,评价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应用于复合性眼眶骨折整复的治疗效果。 结果:由于部分病例随访尚不足一年,故本文仅对随访6个月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 1眼球运动情况 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无效及恶化的病例。 A组:术后2周时3人治愈,22人好转;术后3个月时9人治愈,16人好转;术后6个月时12人治愈,13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χ~2=7.714)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χ~2=3.947)、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χ~2=0.739)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 B组:术后2周时6人治愈,14人好转;术后3个月时11人治愈,9人好转;术后6个月时16人治愈,4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χ~2=10.1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χ~2=2.250)、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χ~2=2.849),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 AB两组间比较术后2周(χ~2=2.250,P=0.134)、3个月(χ~2=2.250)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6个月时(χ~2=4.840)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愈率B组优于A组(治愈率B组80%,A组48%)。 2复视情况 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无效及恶化的病例。 A组:术后2周时3人治愈,22人好转;术后3个月时9人治愈,16人好转;术后6个月时11人治愈,14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χ~2=6.349)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χ~2=3.947)、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χ~2=0.333)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 B组:术后2周时2人治愈,18人好转;术后3个月时8人治愈,12人好转;术后6个月时15人治愈,5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χ~2=17.289)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χ~2=4.800)、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χ~2=5.013)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㧐0.05)。 AB两组间比较术后6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χ~2=4.377,P0.05)。治愈率B组优于A组(治愈率B组75%,A组40%)。 3患侧眼球内陷矫正情况 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术后两组均无无效及恶化的情况出现。 A组:术后2周时24人治愈,1人好转;术后3个月时18人治愈,7人好转;术后6个月时18人治愈,7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χ~2=5.357)、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χ~2=5.357)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χ~2=0.000)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 B组: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均为19人治愈,1人好转;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χ~2=0.000)无统计学差异(P㧐0.05)。 两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χ~2=4.021,P0.05)。B组治愈率高于A组(治愈率B组95%,A组72%)。 4术后患侧眶腔容积的恢复情况 患侧与健侧眼眶容积差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各时间点组内眶容积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组间各时间段眶容积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优于A组(P0.05)。 结论: 1利用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整体修复复合性眼眶骨折在眼球运动、复视、眼球内陷、眶容积的矫正上与传统修复方式相比存在优势。 2眼球运动及复视情况在术后6个月随锻炼及时间的推移好转。 3传统修复方式眼球内陷在3个月左右稳定;验组术后6个月内较稳定,无明显变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7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年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峻;许争光;吕志平;刘江华;杨浩;李晓松;张向敏;沈云峰;张锦;刘世雄;杨晓勇;;胸腰椎前路脊柱重建骨柱和钛网对比研究[A];玉溪市第三届二次骨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何彦津;;少见眼眶病的影像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孙静;木宵挺;王晓幸;包芳军;盛文;;眼眶病科电子病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韩晓晖;张加裕;蔡剑秋;施明光;;Medpor填充联合钛网植入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中的疗效评价[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王毅;鲁小中;杨新吉;魏红;黑砚;肖利华;;眼眶神经鞘瘤的MRI影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孙坚;李军;张志愿;;钛网与前臂游离皮瓣闭合式三维重建上颌骨缺损[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肖利华;王毅;鲁小中;杨新吉;朱慧;全燕;;眼眶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刘凤强;钱佳栋;卢奕;;便携式数字化颅骨成型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A];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孙里杨;郭峰;王列;张美彪;;钛板修补小儿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庆福;吕春堂;樊堂堂;周中华;汪大林;李郝林;;计算机辅助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研究—个体化带种植体三维钛网修复体的制作[A];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孝庚 本报记者 陈天平;眼眶世界里的“探险者”[N];人民武警;2006年
2 吴一福;“三维钛网”修补颅骨术填补国内空白[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通讯员 陈天平、程莹;王宏眼眶病磁共振诊断又出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3年
4 韩富明 康文远;以松质骨填塞钛网[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康文远;四医大骨组织复制研究再传捷报[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潘廷祥;钛:走进科学“三维钛”[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7 王张明;同是对骨科植入性器械进行加工定性为何不同[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特约通讯员 陈天平;4部专著填补国家医学影像诊断学空白[N];解放军报;2006年
9 商报记者 邢悦 刘锡潼;院长直击看病难 解决方法不难[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10 江西省景德镇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王张明;擅自加工骨科植入性医械应如何定性[N];医药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庆先;脊椎切除重建中不同截面积钛网内植骨生长情况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徐建伟;颈椎生理弧度重建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3 张庆福;计算机辅助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苏再发;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郭永飞;颈前路可调控式融合固定器的动物实验及相关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6 王韧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B淋巴细胞和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复合培养及其调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7 宋德禄;眼眶成纤维细胞局部分泌的IGF-1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致病因素[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郑燕平;胸椎单脊椎肿瘤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的临床疗效[D];山东大学;2005年
9 王毅;泪腺腺样囊性癌基因表达谱和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检测及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10 曹罡;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玉欣;计算机辅助预成形钛网在眼眶复合性骨折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刚;三维钛网颅骨补片塑形分析及结构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马跃;新型颈椎植骨重建钛网的临床及影像学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简天明;眼眶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安全性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5 杨冬松;自体髂骨与钛网应用于颈椎前路融合术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竹青;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支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塌陷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于翠杰;145例眼眶占位性病变临床病理及影像学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8 丁文鸽;钛网椎管成形[D];苏州大学;2004年
9 周瑞武;105例眼眶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杜军辉;眼眶病致眼球突出的病因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5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75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