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耳石重置法应用于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临床分析
本文选题:眩晕 + 水平半规管 ; 参考:《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年18期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耳石重置法治疗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pogeotropic HSC-BPP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3-2015-5期间确诊为apogeotropic HSC-BPPV的40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Gufoni法、20例采用改良Nuti法进行耳石重置,将水平背地性眼震转变为水平向地性眼震,此后采用传统Barbecue法进行手法复位。结果:改良Nuti法组的耳石重置成功率与Gufoni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法耳石复位全部成功。结论: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改良Nuti法和Gufoni法均能有效地进行水平背地性耳石重置,前者简便易学,增加了患者医从性、舒适性和可重复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fferent otolithiasis resetting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PPV) with horizontal backside nystagmus.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apogeotropic HSC-BPPV diagnosed between 2014-3-2015-5 were analyzed. Among them, 20 cases were resected with Gufoni method and 2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Nuti method to change horizontal back nystagmus into horizontal to ground nystagmus. After that, the traditional Barbecue method was used to perform manual reduction. Results: the resetting success rate of otolith in modified Nuti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Gufoni group.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Nuti method and the Gufoni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set the horizontal backfloor otolith in the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The former is simple and easy to learn, and it increases the medical serviceability, comfort and repeatability of the patients.
【作者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分类号】:R7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继双;路春敏;张淑红;;基层医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38例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张继振;;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临床医学;2011年04期
3 朱常勤;;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220例[J];临床医学;2011年12期
4 王利一;高波;宋海涛;黄魏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温度试验结果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8期
5 刘波;孔维佳;;复位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8期
6 郭向东;叶放蕾;李莹;张治成;杨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预后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06期
7 马鑫;李蔷;余力生;;病史两问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09期
8 张yN;刘博;左丽静;陈秀伍;赵小燕;段金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2期
9 郑涛;田广永;曹庆硕;于巧莲;梁丽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3期
10 梁芳健;李成;李杰才;;耳石复位技术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向东;叶放蕾;张治成;李莹;杨晓;;23例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朱连雨;潘冬青;何纲;;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丽华;范爱英;唐连敏;王敏英;张建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疗效观察[A];全国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培训班暨健康血压中国行福建漳州会论文综合刊[C];2014年
4 姚丹林;牟红梅;姜涛;刘常海;程瑶;解智慧;王淑峰;赵妥;黄金莹;李燕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关系[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文献分析及临床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田亮;复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和预防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健威;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的近期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商连春;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林韵琪;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温度试验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4 沈文翠;640例眩晕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户红艳;视频眼震图在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郑州大学;2011年
6 周延辉;正常人与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动态姿态平衡功能检查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东杰;手法复位治疗2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郝大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江礼焰;体位复位结合中药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徐磊;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1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初翔;LIMK1对果蝇背地性行为的调节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04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90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