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本文选题:伊曲康唑 + 两性霉素B ; 参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04期
【摘要】: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3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滴眼液治疗,回顾性调查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资料为对照组,给予两性霉素B+氟康唑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7.2%、对照组为88.9%,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畏光流泪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效果,优于仅应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且可缩短治疗所需时间,治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tracon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gal keratiti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use of itraconazole. Methods from March 2011 to February 2014, 36 patients with fungal keratitis were treated with itraconazole amphotericin B fluconazole eye drops. The clinical data of 36 patients with fungal keratitis from March 2005 to March 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photericin B fluconazole eye drop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recorded after one month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7.2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8.9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corneal ulcer, anterior chamber pus and photophob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amphotericin B and fluconazole, itraconazole is better than amphotericin B and fluconazole in treating fungal keratitis.
【作者单位】: 江山市中医院眼科;
【基金】:江山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2013F05)
【分类号】:R772.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晓寒;黄丁;;外周血血浆中甲胎蛋白、丙酮酸激酶M2和白蛋白mRNA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宇;核受体RARγ选择性激动剂CD437抑制IL-1β诱导的角膜基质胶原降解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董铎;实时荧光PCR检测真菌性角膜炎常见致病菌种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从麟 ,聂海燕;真菌性角膜炎35例[J];人民军医;2002年03期
2 赵安利,周海松;氟康唑治疗14例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2年04期
3 唐丽,刘素琴;实验室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治中的作用[J];贵州医药;2003年10期
4 蒋海云,翟燕军,王凤秀,袁志敏;真菌性角膜炎误诊1例[J];河北医药;2003年03期
5 陆肇曾;;真菌性角膜炎及其治疗现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3年05期
6 翟仁亮;张红;翟自燕;;中医辨证、西医常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17期
7 程蕾;张明昌;;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常规及新进展[J];临床眼科杂志;2005年05期
8 王文华;李树明;任玉新;李春龙;;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1期
9 陈增奎;;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治体会[J];医学文选;2006年02期
10 ;隐形眼镜与真菌性角膜炎有关[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璐璐;王丽娅;;糖皮质激素对真菌性角膜炎发病过程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姬亚洲;张承立;张东魁;裴森;霍永军;韩宝军;王文玲;陈拥军;;丝状真菌所致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丽娅;张军;孙声桃;张月琴;;真菌性角膜炎转归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杨树立;赵广喜;张丽丽;骆纯皓;;外用氟康唑粉治疗真菌性角膜炎[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刘敬才;徐凯;;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2008继续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裘文亚;姚玉峰;金玉奇;;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钟文贤;谢立信;;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主要炎性因子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曾庆延;吴凤英;牛晓光;喻长泰;;湖北省真菌性角膜炎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王璐璐;王丽娅;;糖皮质激素对不同真菌性角膜炎影响的差异[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翟华蕾;谢立信;董晓光;;明胶酶在兔真菌性角膜炎病理改变中的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安阳市眼科医院门诊副主任 张承立;真菌性角膜炎常识[N];安阳日报;2006年
2 黄海平;警惕真菌性角膜炎[N];大众卫生报;2001年
3 衣晓峰;李建辉;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新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衣晓峰 李建辉;球结膜转位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王旭;警惕真菌感染角膜[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6 季壮壮;角膜受伤快医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利军;趋化因子在真菌性角膜炎中表达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2 贺丹;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分析及主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D];吉林大学;2012年
3 应露依;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钟文贤;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模型中主要炎性因子表达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翟华蕾;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真菌性角膜炎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6 裘文亚;兔镰刀菌和曲霉菌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张伟宏;真菌感染小鼠角膜过程中菌丝和主要炎症细胞动态变化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车成业;IL-1β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9 徐玲娟;Dectin-1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由彩云;CpG ODN对真菌性角膜炎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免疫机制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晓可;边缘年龄人群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丽梅;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3 乔元娇;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及治疗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4 马慧;真菌性角膜炎致病与预后关系的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杨潇远;多重PCR体系检测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张静;真菌性角膜炎的菌种鉴定[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7 杨子建;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真菌性角膜炎快速诊断及菌属鉴定的探索[D];郑州大学;2006年
8 李淼;真菌性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与预后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9 胡颖峰;活化巨噬细胞对真菌性角膜炎细胞免疫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10 孙远;共聚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12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91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