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布地奈德预防应用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IL-4和IL-5表达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0 12:22

  本文选题:鼻炎 + 变应性 ; 参考:《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14期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预防性应用对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症反应大鼠模型鼻黏膜IL-4、IL-5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A组,20只)、实验组(B组,20只)、对照组(C组,20只)、空白对照组(D组)。A组制作变应性鼻炎模型,B、C组制作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症反应模型,模型建立随后处死一半A、B、C和D组大鼠,观察鼻黏膜嗜酸粒细胞(EOS)浸润和ICAM-1、IL-4、IL-5的表达情况。剩余B组大鼠用布地奈德(64μg,2次/d,每次每侧鼻孔1喷)治疗2周,剩余A、C、D组大鼠用生理盐水喷鼻,2周后3组大鼠均用1%卵清蛋白滴鼻,1次/d,共1周,激发完成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鼻黏膜EOS和IL-4、IL-5表达情况。结果:布地奈德药物治疗后,B组平均EOS计数与A、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IL-4灰度值与A、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黏膜组织中IL-5阳性区的灰度值比较结果亦同上。结论:布地奈德最轻持续炎症反应期应用可显著抑制变应。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desonide prophylactic applic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IL-4 and IL-5 in nasal mucosa of allergic rhinitis rats. Methods 80 healthy Sprague-Dawley rats, male and female,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 20), group B (n = 20), group C (n = 20), group D (n = 20), group A (n = 20), and group B (n = 20).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half of the rats in group A and D were killed,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eosinophi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IL-4 IL-5 in nasal mucosa were observed. The rats in the remaining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budesonide 64 渭 g / d twice a day (1 nasal cavity per nostril) for 2 weeks. After 2 weeks of nasal spray with normal saline, all the rats in the 3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1% ovalbumin nasal drops for 1 d / d for 1 week. All the rats were killed after stimulation. The expression of IL-5 and EOS in nasal mucosa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budesonide drug therapy, the average EOS count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group A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D,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ray value of IL-4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A (P 0.05),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P 0.05) and group C (P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P 0.05) and group C (P 0.05).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the gray value of IL-5 positive area in nasal mucosa was the same as that in nasal mucosa. Conclusion: budesonide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allergic reaction in the least sustain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period.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分类号】:R76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那学武;纪平;;冷冻治疗变应性鼻炎143例疗效观察[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2 朱惠竹,刘捷,诸小侬,,王鸿,王津津;变应性鼻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年03期

3 胡丽娟,梁国欣,陈绍仁,王丽芳,官杰,金四立,孟晓萍;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测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4 成述昌;王秀媛;王儒九;丰绍祥;;微波热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1996年03期

5 李兵,余和平;He-Ne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68例临床观察[J];激光杂志;1997年05期

6 曾钢,黄光武,农辉图,小杉忠诚,余奇松;炎症介质(PAF)致变应性鼻炎血小板聚集的研究[J];广西科学;1998年02期

7 沈小明;;小儿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覃启书;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0年06期

9 邢志敏,于德林;蒿属花粉过敏变应性鼻炎与HLA-DRB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5期

10 米洋,岳卓立,姜文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思;;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及进展[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郏雪峰;;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3 林志斌;陈冬;李添应;徐睿;;免疫捕获法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郑军;朱学伟;;吉林省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调查[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贺桂凤;刘建国;钟清玲;张智霖;王琨;丁小美;周娅菲;;南昌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添应;陈冬;林志斌;徐睿;;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刘杰;余景桂;;DNR治疗256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探讨[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葛音;;预防变应性鼻炎复发的思考方向[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黄咏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程毅华;;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法探讨[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2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3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谢欣;变应性鼻炎:一年四季打喷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许晓华;治过敏至少要坚持两年[N];健康时报;2008年

6 文;过敏性鼻炎不可轻视[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木子;治中耳炎为何用鼻药?[N];大众卫生报;2004年

8 武汉大学中山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李定国;过敏性鼻炎:小毛病 大危害[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卫 华;莫轻视过敏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白京丽;鼻病治疗 贵在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巍;变应性鼻炎对嗅觉的影响及糖皮质激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孟粹达;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在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中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2年

3 唐新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谢燕清;鼻炎的炎症特征及其与下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D];广州医学院;2011年

5 吕云霞;变应性鼻炎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张怡;主动吸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2年

7 刘杰;p38 MAPK在变应性鼻炎大鼠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杰;p38MAPK在变应性鼻炎大鼠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胡华;P物质小干扰RNA在变应性鼻炎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谢志海;神经生长因子与变应性鼻炎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骥超;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特点分析及相关问题调查[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强;鼻内镜下高能量聚焦超声阻断鼻腔自主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相关神经解剖学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0年

3 沙吾拉西;白细胞介素4及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变应性鼻炎的关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吉均祥;IL-9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水平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杨继芳;变应性鼻炎中Th17细胞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建辉;趋化素样因子1(CKLF1)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0年

7 黄倩;不同体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宋协一;细胞粘附分子在变应性鼻炎鼻甲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9 史敏;Th17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小鼠的表达及调控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臧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治疗以及对变应原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初步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14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914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2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