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6-08 06:37

  本文选题:一氧化氮 + 一氧化氮合成酶 ; 参考:《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eses, NOS)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tis)中的作用。方法 以卵清蛋白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然后用SP滴鼻(1次/d)激发变应性鼻炎各组1、2、4、8 d,并与正常组对照,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鼻黏膜病理学变化,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N03-/N02-的含量确定NO的浓度。结果 SP激发能诱发正常的大鼠出现相似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并能加重模型组大鼠变应性鼻炎症状和鼻黏膜炎症(P0.01)。模型组SP激发后血清中NO含量明显增加,并且随着激发次数的增加,NO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中,NO及NOS引发和加重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itric oxide (no)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oxide syntheses (NOSs) in allergic rhinitis allergic rhintis. Methods the rat model of allergic rhinitis was established with ovalbumin. Then SP nasal drops were used to stimulate allergic rhinitis in each group for 8 days, and the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observ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orma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nasal mucosa were observe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o in serum of each group was determined by nitrate reductase method. Results SP stimulation induced similar allergic rhinitis symptoms in normal rats and aggravated allergic rhinitis symptoms and nasal mucosal inflammation in model group (P 0.01). In the model group, no content in serum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SP stimulation, and the level of no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timulation times (P 0.05). Conclusion in allergic rhinitis, nitric oxide (no)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nduce and aggravat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allergic rhiniti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6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远;余文兴;杨立;税磊;;低温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136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21期

2 ;MuscleMeds红色代码[J];科学健身(健美先生);2011年07期

3 毕维珍;张美兰;贾根梅;;曲安奈德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58例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年09期

4 王敏;张慧琴;赵金艳;;变应性鼻炎患者气道反应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1年04期

5 孙东峗;;中药斑蝥粉穴位贴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6 徐艳;;补肾温肺法治疗变应性鼻炎71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4期

7 王静;王莉;;肝硬化与血清一氧化氮关系的分析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8 陈静;;孟鲁司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年36期

9 尹根蒂;杨钦泰;黄雪琨;陈玉莲;张革化;;变应性鼻炎患者健康教育必要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年08期

10 尤玲燕;单霞;黄茂;;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意义[J];江苏医药;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如新;刘国钧;燕志强;余少卿;温武;吴革平;;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作用的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刘健慧;张罗;王向东;王成硕;刘仲燕;赵炎;;变应性鼻炎对下气道影响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3 刘立思;;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及进展[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晓阳;连增林;李颖;;从风论治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与临床依据[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向建文;;张介宾“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理论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读《中医各家学说》有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郏雪峰;;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林志斌;陈冬;李添应;徐睿;;免疫捕获法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祝君红;;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祁方;;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军;朱学伟;;吉林省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调查[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陈国东;伊格纳罗:一氧化氮也能治病[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4 谢欣;变应性鼻炎:一年四季打喷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贾建军;检测一氧化氮 预防发展疾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吴一福;我生殖领域生物学效应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冯卫东;输血怎能没有我[N];科技日报;2007年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按揉法治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张松伟;一氧化氮掀起人体营养革命[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国;吸入一氧化氮与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2 封宁;基于神经生物学的神经元真实感仿真[D];浙江大学;2005年

3 崔晓辉;硫化氢在大鼠内毒素休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4 党军;TGFβ_1、NO、双肺血流及DVHS变化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张志红;淀山湖类毒素-A污染状况及其神经毒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华;外源一氧化氮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其信号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陈晓光;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王涛;肾上腺髓质素、尾加压素Ⅱ及一氧化氮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9 金翼熙;针刺涌泉穴治疗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贾静;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对咬合创伤的反应[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小会;银川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调查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2 沙骥超;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特点分析及相关问题调查[D];吉林大学;2011年

3 滑[,

本文编号:1994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994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